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騰云黃楊
百年五針松坐船從老盆景園搬到盆景博物館
趙慶泉在修剪盆景
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之一,盆景以小見大,以景抒情,將大自然的美景濃縮在較小的空間里。中國的盆景也被稱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詩人杜甫贊美盆景之美時,曾有詩云:“一匱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處欲生云。”
隱匿于瘦西湖一角的盆景博物館,灰墻黛瓦,秀氣脫俗。一件件清奇秀美壯觀的揚派盆景陳列于此。揚派盆景,發端于唐宋,自明代就開創了氣概,清代形成了派別。在至今保留的明清揚州盆景中,就有諸多古樹名木,它們或遒勁,或者清妍……用古老的身姿見證了揚州盆景文化的歷史。
盆景中也有古樹名木
造型更美更具詩情畫意
提到古樹名木,腦海中首先閃現的,似乎即是樹木或高峻魁梧或冠蓬碩大的形象,但在盆景這種特殊的園林藝術中,咫尺千里、縮龍成寸的古樹,它們也經驗了數百年的滄桑,見證了歷史。它們從枝到葉都烙著揚州的盆景文化。
中國盆景藝術大師、國際盆栽友好同友邦際照料趙慶泉說,揚州盆景的起源與中國盆景同步,是中國盆景的先驅和重要組成部門。它發端于唐宋,形成于明清,享譽于現代。其蕭灑、秀氣、古雅、寫意和正經大氣的一向風貌,與蘇派、川派、嶺南派和海派并稱為中國盆景藝術“五大派別”。“在揚州仍保留了較多的明清時期揚派的盆景,它們為研究揚派的盆景提供了不能多得的歷史質料。”
在揚派盆景博物館,現存20余件明清時期的揚派盆景作品,歷經百年以上,仍然保持生氣盎然的形態。“這離不開運用揚派盆景身手,對它們舉行的養護和再創作,這些盆景是活的文物,見證了揚派盆景形成與生長的歷程。”趙慶泉以為。
這些盆景中,有的如云鶯出岫、有的如蛟龍探海……盆景中的古樹名木,險些個個都是拗造型的能手,在大師們的能手養護下,或清奇怪僻,或與盆中之景相得益彰。
揚派盆景身手精湛,從造型上來說,揚派盆景又分為自然式和規則式兩類。“在鄭板橋、黃慎繪畫中所繪制的盆景,形態自然,富有畫意;清代李斗《揚州畫舫錄》中紀錄的盆景,顯示了山林情景,都屬于揚派盆景的自然式造型。”趙慶泉說,規則式盆景,則多以高山上的松姿為顯示題材,在造型上較為顯著的特點就是“云片”。由于約請了專人修剪,揚州清代鹽商家中留存的盆景規則式的就比較多。
從樹木的種類來說,揚州尤以觀葉類的松、柏、榆、楊(瓜子黃楊)為重要樹種,在盆景中遺存下的古樹也基本以這些樹種為主,此外也有紫薇等木本植物。“和許多藝術品一樣,盆景保留較郁悶的就是遇到戰亂。”趙慶泉表示,一旦發生戰亂盆景就很容易“長荒”。
園林界業內人士透露,在揚派盆景的明清遺物中,許多都已經“長荒”了,但是經過幾代盆景藝人的全心養護和回復,再現了昔日的風貌,有的甚至比原來的造型更美,更具有詩情畫意。
300年瓜子黃楊
在藝術家手中重煥新顏
在揚派盆景博物館,有一件典型的揚派盆景代表作《騰云》。遠看,它猶如高山上的松樹,整體嚴整而富有變化。近看,主干曲折多變,狀若蛟龍,向一側傾斜,枝片則反向飄去,形成強烈的動勢。趙慶泉說,這一盆景中的瓜子黃楊原為揚派盆景清代中期的遺物,新中國成立后移交揚州盆景園養護時已經“長荒”。“由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萬瑞銘帶領,在陸春富等盆景園大師們的通力合作下,經過他們多年的全心養護管理和回復,這株黃楊又煥發了青春。”
趙慶泉曾經見過這株瓜子黃楊盆景的原樣。“雖然無法劈開樹干來看它的樹齡,但是我們從經驗上判斷,這株黃楊已有300年左右的歷史。”他表示,原來這一瓜子黃楊比現在略高,形態也不如現在美。
在再創作者們的積極下,這一古樹由原來自幼剪扎臥干式造型古樁基礎上,隨勢延伸了下層的云片,給盆景增添了動勢,形成了具有陽剛之美的巧云式佳作。“該作品2021年榮獲第二屆中國盆景評選展金獎,2021年榮獲日本大阪國際園藝展覽會金獎。”
另外一件有上百年歷史的盆景,是揚派盆景清代后期的遺物。“這件作品的再創作者也是萬瑞銘,他從10歲開始便隨著父親——中國盆景藝術大師萬覲棠學習盆景藝術,并探索在繼續傳統基礎上舉行創新方式。”揚派盆景博物館工作人員表示,這件名為《流云》的盆景,經過萬瑞銘的多年養護,在原來的樹木成片處再現云片,而且巧妙地組合形成了似流云的樣式,靜中有動。“從這點上也能感受到揚派盆景大師的剪扎和再創養護之功力。”
200年的五針松
坐過畫舫“游”過瘦西湖
在盆景博物館,體量較大的水旱盆景長7米,兩株樹齡兩百年左右的五針松,配上龜紋石和副樹,展現了云壑松風的山林野趣。這是迄今為止,揚派盆景中較大的一件水旱盆景。
對于趙慶泉來說,《云壑松風》有著特殊的意義。“我的父親是個盆景興趣者,親愛種名花、養盆景。上世紀40年月時他買回來了一些盆景,其中以五針松為主。”趙慶泉回憶,到了上世紀60年月,父親將家中的十幾盆盆景募捐了。“厥后這些五針松中有部門受環境影響而死亡了,上世紀80年月我帶著部門工作人員,將其中兩株五針松組合起來,制作了這一以五針松為樹本,牝牡雙枝結連理的盆景。”
只見偉大的盆底上襯有花卉山石,兩棵五針松交頸相擁,雄株粗壯偉岸,頷首將情侶牢牢護住,雌株嬌小玲瓏,小鳥依人般,仰面眼去眉來,水旱分布適可而止。
《云壑松風》曾幾回搬遷。“2021年,它被搬運到了揚州盆景園,2021年又被搬至現在的盆景博物館。”趙慶泉說,聽上去容易,但是現實做起來卻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
這一盆景可不簡單,它不只坐過推車吊車和卡車,還曾被搬到畫舫上“游”過瘦西湖。云云巧妙的旅程并非所有的盆景都能經驗。
趙慶泉注釋,這還得從2021年的那次搬遷談起。“當時的盆景園開不進去吊車,厥后大家就想到了用人工吊運和推車的方式,將它們搬運走。”從他當時拍攝的照片上,可以看出隨著人們的積極,用傳統的吊運和木滑梯的方式,兩株古樹被移到了推車上。
“為了能讓樹木更快抵達博物館,五針松連著推車被一起運送到了畫舫上,在"游走"了一段瘦西湖后,長春橋的橋洞卻過不去了。”趙慶泉彌補說,厥后又使用了大型的起重機將推車和樹一起吊過長春橋,將其放置到卡車上,這才最終抵達了目的地,“前后破費了三天的時間。”
怪異的《活峰破云》
四川一株古銀杏的子孫
在盆景博物館珍藏的眾多盆景中,尚有一件別具氣概的銀杏樹乳盆景《活峰破云》十分怪異。趙慶泉說,它的照片曾出現在2021年我國刊行的首套“盆景藝術”郵票中。
“這一盆景上的銀杏不能稱為古樹,由于它只有數十年的歷史。”趙慶泉說,但是這一銀杏的母樹卻歷經了百年甚至千年的歲月。“銀杏樹本有"活化石"之稱。在數百年以上的古樹上,常會生出像溶洞里鐘乳一樣的"樹乳"。”趙慶泉說,這件獨具匠心的盆景佳作,系截取四川古銀杏樹所生之懸垂樹乳作為素材倒立栽種于盆中,經全心培育,使之生根發芽,待長出枝條,再蟠曲加工而成。
在他的影象中,上世紀的一次盆景展覽會上,揚州紅園將《活峰破云》購采取藏。“當時的盆景《活峰破云》相對來說比較簡單,觀賞性也沒有現在高。”回到揚州后,揚州的盆景大師們又對其舉行了養護,使得枝丫上的云片加倍豐滿。“現在的造型猶如一座活的山峰,樹乳上幾個充滿活力的枝托,如碧云朵朵,端立的樹身宛若挺秀的秀峰,聳入云霄,力破行云,造型優美怪異,十分罕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23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