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暢楊楊在剪紙
□記者段偉朵文圖
核心提示|洛陽市開始申報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孟津縣一位90后的農村小伙開始忙碌起來。當村里同齡人南下打工、授室生子時,他卻“宅”在家中2年,剪出上百幅民俗味粘稠的作品。有人說他很新鮮,年輕小伙子還愛剪紙,喜歡湊“妻子兒”堆里談天?記者見到了22歲的暢楊楊。
起源
奶奶是他的啟蒙先生
8日,記者來到孟津縣王鐸字畫館,暢楊楊剪紙藝術工作室就坐落在字畫館旁邊。
“我對剪紙的興趣源自奶奶。”暢楊楊說,他是孟津縣橫水鎮元莊村人。童年時,看奶奶坐在門口哼著曲,拿著鉸剪剪花的場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后他開始跟奶奶學剪紙,今后一發不能摒擋。由于成就不好,高二結束后暢楊楊輟學南下打工,廠里年輕人喜歡網游,但他照樣喜歡剪紙,沒錢買宣紙,就剪廣告紙、硬紙片。
“許多人不明晰,以為我喜歡剪紙很‘奇葩’。”暢楊楊說,他以前以為很委屈,但現在已經不在乎了,“由于喜歡,以是去做,不用想太多。”
經驗
宅居2年,年輕雙手剪出濃濃“民俗味”
2021年,為了剪紙夢,暢楊楊掉臂怙恃否決,“宅”在家里剪紙,這一宅就是兩年,沒日沒夜地剪紙,其間創作了許多作品。
暢楊楊怙恃都是農民,眼看同村其他青年外出打工,賺了錢娶了媳婦,心里很著急。不外楊楊決議堅持,他開始參與天下各種剪紙競賽,得到十數個證書或獎杯。今年7月,在孟津縣文化局支持下,他成立了工作室,把剪紙當成“專職”工作。
在工作室,記者看到不少剪紙充滿了民俗味。提起這些古老民俗,楊楊說這是他跟村里“妻子兒”們談天了解到的。他以為,一位好的民間剪紙藝術家應該用剪紙畫面把最淳樸的民俗顯示出來。
暢楊楊至今“剪齡”已經13年,據他回憶,大幅作品約有上百幅,小幅作品則有成千上萬,最大的一幅為16米的牡丹卷,剪了兩三個月才完工。從今年開始,暢楊楊的生活不再靠怙恃資助,他靠剪紙掙來了生活費,不少企業家專程找他買剪紙,縣里還把他包裝成了創業“典型”。
保護
免費教授剪紙技法,希望用鉸剪“鐫刻”牡丹
“越投入剪紙,就越以為這門藝術亟待保護。”暢楊楊說,剪紙是一種民俗,但會剪紙的老人逐漸離世了,而年輕人很少愿意學,民間剪紙存在著后繼無人狀態。
為了讓剪紙藝術重新煥發榮耀,暢楊楊在當地舉行了一個免費的剪紙培訓班。他有個夢想:在明年牡丹文化節時,能夠組織100名甚至1000名學生,舉行剪牡丹活動,讓更多人瀏覽到鉸剪下的牡丹。
今年6月份,剪紙被列入孟津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洛陽市第四批非遺申報活動開始,暢楊楊正在努力做準備。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7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