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學名: Narcissus pseudonarcissus
別名: 喇叭水仙、漏斗水仙
科屬:石蒜科水仙屬
產地:
原產于地中海沿岸地區, 法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地。
我國在19世紀末就已引進了洋水仙,現部門城市有零星種植。
形態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
洋水仙的鱗莖卵圓形,直么3?6cm,由多數肉質鱗片組成,外皮干膜狀,黃褐色或褐色,與多花性的中國水仙不同,它的鱗莖不算肥大,不太適合鐫刻或用水培育,必須種植于肥沃的土壤中,才能綻開優美的花朵。葉4?6枚叢生,扁平帶形,滑膩,灰綠色,具白粉。花萼高20?30cm,每葶著花一枝。花大,黃色或淡黃色,稍有香味,橫向或斜上方開放,花徑可達10cm。副冠黃色,喇叭狀邊緣呈不規則齒牙狀且有皺褶。
生長習性:
由于洋水仙是溫帶性球根花卉,喜歡冷涼的天氣,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為10~15℃。在我國南方不易培育著花球,每年均由外洋入口球根,經短期培育而著花,著花觀賞后即可廢棄,來年再購置球根種植。
購置球根時要查明球根是否經過冷藏處理,如果未經冷藏處理的球根,買回后要放到8?10℃的冰箱內冷藏40?50天,以打破其休眠期,再種植可有用促進著花。廣州花卉研究中心從2021年開始引進洋水仙舉行促成種植,供應每年的春節花市,大受群眾的歡迎。
設施是,經過冷藏處理的洋水仙球根,在春節前50天舉行種植,種植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的微酸性肥沃砂質壤土為佳,土中預埋有機肥,或使用經用有機肥堆漚過的泥炭土拌少量的河沙種植效果亦好。通常視種植盆的大小采取叢植的形式每盆種3?5個種球,球根必須用土壤完全覆蓋。種植后移至日照約為50%的半蔭處,土壤經常保持濕潤,當葉芽伸出土面后,再將盆栽移至日照約為70?80%的環境下種植。
生長期間每兩個星期用磷酸二氫鉀稀液淋一次,亦可施少量的氮肥。生長適溫15?20℃。可采取不同的光照度、濕度和溫度來調治著花期,以到達春節恰好著花的目的。
繁殖:
洋水仙的繁殖常用分球繁殖,自然繁殖率可達4-5倍。一般在秋季舉行。繁殖時將母球兩側分生的小鱗莖掰下作種球,另行栽植即可。為了能加速繁殖,母球種植宜淺不宜深。過深,所發生的子球較少。另外,用切片將充分的鱗莖自莖盤向頂部交縱切3-4刀,深度約為鱗莖的一半。切割后將鱗莖置于清潔干沙中,使其發生愈傷組織,再放入21℃繁殖箱內培育。當溫度升高至30℃,相對濕度85%時,3個月左右會發生多數子球,取下子球即可分植。子鱗莖需在3-4年的種植才能成為著花鱗莖。
洋水仙的播種繁殖在9月中旬舉行,播種土用腐葉土、泥炭土和粗沙夾雜配制,經消毒后用于播種。播種后細管理,翌春發芽形成小植株,初夏時葉、根枯萎,形成小鱗莖。播種小鱗莖要培育4-5年才能著花。
用途:
洋水仙花形奇異,花色素雅,葉色青綠,姿態瀟灑,常用于切花和盆栽,實是春節等喜慶節日的理想用花,亦適合叢植于草坪中,鑲嵌在假山石縫中,或片植在疏林下、花壇邊緣。
洋水仙的變種有:
二色洋水仙(var.bicolor),花被片純白色,副冠鮮黃色。
淡黃洋水仙(var.jahnstonii),花淺黃色。
大花洋水仙(var.major),花朵特別大。
小花洋水仙(var.minimus),植株矮小,高僅15?20cm,花亦小,副冠較短。
重瓣洋水仙(var.plenus),花的副冠及牝牡蕊所有瓣化,與水仙花的形態迥異,呈芍藥花狀,花很大,徑約7cm。
香洋水仙(var.moschatum),花初開乳黃色,后變純白色,花被片邊緣波狀,有濃香味。
大自然中的花朵五顏六色,紅的、黃的、粉的、藍的… …卻很少有玄色。然而英國園藝學家最近繁殖出大量玄色洋水仙。
那神秘的玄色,令許多人憧憬。這種洋水仙就像深夜里悄悄綻放的天使,神秘而清香,故人們給它取了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午夜之謎’。
‘午夜之謎’原產于荷蘭,由于西方人對洋水仙有著特別的興趣,加上極其希罕的玄色,一家英國公司便脫手15萬英鎊從荷蘭買來三株,并破費7年時間研究試驗,才于最近繁育出了2.8萬株。現在,這種玄色的花兒已投放市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該花一上市價格即定到8英鎊一株,而普通洋水仙僅50便士。盡管云云,愛花的英國人仍樂此不疲。
(依德  中國花卉報)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7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