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再過兩三個月,這批苗木就可以上市了,一株售價3至5元。”今年68歲的丁青青,蹲在一丘苗木地里,邊查看苗木長勢邊向筆者介紹,“可不要小看這些苗木,它可是我們的‘搖錢樹’哩!”
丁青青是菖蒲塘村聞名的“土專家”,也是村里較早引種水果、繁育苗木的“領軍人”之一。
菖蒲塘村曾是一個典型的干旱貧困村。山多、耕地少、水缺、路爛,曾是這個地處武陵山片區深處貧困村的真實寫照。
上世紀八、九十年月起,在王平安、丁青青等村黨員及村主干、強人樹模引領動員下,率先引種水果。現在,通過近40年生長,菖蒲塘村不僅成為天下聞名的“水果之鄉”,照樣全縣優質水果苗木引種、育苗、樹模、推廣、服務的較大基地,科技育苗已成為了菖蒲塘村的一張閃亮手刺。
率先繁育苗木,敢做“吃螃蟹”的人
菖蒲塘村繁育苗木,要追溯到上世紀八、九十年月。隨著村里水果產業不停生長壯大,菖蒲塘村又面臨新的瓶頸。
“開始引種水果,我們購置苗木,但成本高,市場苗木也不多!”菖蒲塘村黨支部原書記王平安介紹說。
而當時菖蒲塘村水果產業已經起步,單靠從外面購置苗木已無法滿足本村生長需求,而且當時市場上苗木也不多,價格貴,生長成本太高,怎么辦?
常年在天下各地跑,已經熟練把握嫁接和育苗技術的王平安、丁青青等黨員、村主干、強人下定刻意繁育菖蒲塘自己的苗木。
“自繁自育自種,水果產業才能生長壯大!”王平安、丁青青成為了菖蒲塘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一開始他們通過種子播種繁育實生苗,舉行嫁接為制品苗,不僅保持品種的優良純度,加倍速了果樹的效果時間。
“實生苗接嫁接為制品苗,雖然保證品種優良純度,但抗病性稍弱,特別是獼猴桃易發潰瘍病。”丁青青表示。
為了提高獼猴桃抗性、加強免疫力,他們不停舉行創新,探尋改善育苗方式。
經過頻頻試驗和選育,丁青青最終發現了“9801號”水楊桃(學名對萼獼猴桃)砧木,利用水楊桃磚木嫁接,極大降低了獼猴桃發病率。
“菖蒲塘村生長長期不衰,就是敢于走在別人前頭,不停舉行創新”,提起樂成選育水楊桃磚木嫁接,丁青青顯得相當自豪。
現在,這種嫁接方式已在天下各地推廣,得到了市場及消費者的認可,成為菖蒲塘村的又一個“當家產業”。
從內需轉向外銷,樂成打造育苗產業
隨著菖蒲塘村水果產業不停生長壯大,逐漸動員了周邊縣市、州里、村隨著生長。與此同時,天下各地也開始大面積栽植獼猴桃。
產業規模擴大,市場對苗木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敏銳的菖蒲塘人,實時地捕捉到這個市場商機。
上世紀90年月起,他們開始大面積繁育苗木,截至2021年底,全村育苗達540多萬株,年創收入1020余萬元。
“菖蒲塘苗木已經脫銷天下各地,每畝創收6萬元以上,效益好,供不應求。”提起村里獼猴桃苗市場銷售情況,今年68歲的丁青青頗為激動,臉上也露出了光耀的笑容。
去年,丁青青通過繁育苗木就實現了20多萬元創收。“今年收入可能翻一番哩!”丁青青笑得加倍光耀。
村民田茂華過去棲身在土磚房里,他通過繁育苗木、栽植水果,每年實現創收10余萬元,不僅建起了“小洋樓”,還過上了幸福甜蜜的生活。“日子一年一個變化,生活加倍有盼頭!”田茂華自信地說。
過去頂著“貧困戶”帽子的村民田儒兵,通過繁育苗木、栽植水果,也順利脫貧致富。
隨著菖蒲塘村育苗產業一步步生長壯大,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栽植水果、繁育苗木,實現增收致富,育苗已經成為菖蒲塘村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是菖蒲塘村樂成打造出的又一張閃亮手刺。
做大育苗基地,唱響菖蒲塘村品牌
今年,菖蒲塘村在做優現有苗木產業基礎上,積極拓展生長思路,豐富育苗品類,積極打造玉成縣乃湘西地區優質水果苗木引種、育苗、樹模、推廣、服務基地。
“今年,菖蒲塘村育苗產業實現了兩大突破!”在菖蒲塘村新村部,駐村工作隊隊長隆海江興奮地表示。
據隆海江介紹,今年6月,菖蒲塘村樂成與縣庫區移民事務中心簽署了共建科技育苗基地互助協議,根據雙方協議,菖蒲塘村負責提供土地、技術、科技育苗等服務,鳳凰縣庫區移民事務中心負責訂單采購,2021年菖蒲塘村要完玉成縣6000畝獼猴桃產業面積的科技育苗供應任務。
與此同時,菖蒲塘村還與縣苗圃互助在吉信鎮飛地近200畝,培育優質黃金茶苗,年產苗木達2000萬株,所產茶苗直接對接全縣供應。
“僅這兩項,預計為村整體經濟增收百萬元以上,下一步,我們繼續做大做優我們水果、育苗等產業,唱響我們菖蒲塘村品牌。”對菖蒲塘村將來育苗生長,隆海江滿懷信心。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