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問:柳葉馬鞭草生物學特征及花海建植技術
答:柳葉馬鞭草生物學特征及花海建植技術
建植花海景觀下午技術環節是種苗,而外購或委托育苗成本都較高。外購經遠程運輸種苗受損,導致定植成活率降低,種苗恢復生長慢,影響植物后期的花期、花量;委托育苗存在設施裝備一次性投入較大,育苗后閑置裝備折舊成本高等問題。
1 生物學特征
柳葉馬鞭草為馬鞭草科馬鞭草屬植物。葉片十字對生,生長初期葉為橢圓形邊緣略有缺刻,花莖抽高后的葉轉為細長型如柳葉狀,葉片邊緣仍有尖是其重要特點。莖為正方形,全株有纖毛。花期5~10 月,甚至更長。株高100 ~150 cm。頂生,小筒狀花著生于花莖頂部,紫紅色或淡紫色。
柳葉馬鞭草原產于南美洲(巴西、阿根廷等地)。喜陽光足夠環境。不耐寒,怕雨澇。性喜溫暖天氣,生長適溫為20 ℃ ~30 ℃,不耐寒,10 ℃以下生長較遲緩。
春夏秋三季開花,花期長且觀賞價值高,對土壤條件適應性好,耐旱能力強,需水量中等。
柳葉馬鞭草以播種繁殖為主, 發芽適溫20~25℃,播后10~15 d發芽,整個穴盤育苗周期為40~45 d,1—5月播種為好,播種到開花需要的時間為3~4個月;由于南方1—3月溫度太低不能滿足其發芽溫度,需在加溫條件下播種育苗,播種到開花需要的時間為4—5個月。
2 播種準備與播種
11月中下旬至翌年2月自然氣溫在15℃以下,不能滿足播種育苗的條件。利用馬鞭草在零度以上可越冬的生物學特征,我們從2021年10月較先采購育苗所需的材料并搭建淺易大棚,設計10月播種,種子發芽后幼苗在淺易大棚滯育越冬。溫度回升恢復生長達移植標準即2~3對真葉時,再移入10 cm×10 cm營養杯培育,約2個月左右植株封盆后定植。
2.1 基質改良
基質采取越西泥炭土。針對越西泥炭土松散,大孔隙多、親水性不強,干后不易澆透水,采取摻入部門沙壤土和5%左右的普通過磷酸鈣,以改良育苗基質的物理、化學性狀,到達滿足幼苗生長的需要。
2.2 改穴盤育苗為苗床育苗
改穴盤育苗為苗床育苗,通過增添育苗基質厚度至15 cm,以改善育苗基質的水肥供應條件。
2.3 基質消毒
播種前用多菌靈對播種基質舉行消毒處理。
2.4 拱棚設置
淺易大棚內育苗床再蓋小拱棚,以利保溫保濕。
2.5 育苗
在淺易大棚內用紅磚砌育苗床,將前述準備好的播種基質鋪入育苗床約15 cm厚,澆透水后,將馬鞭草種籽拌細沙土隨拌隨播,于11月至1月分批舉行撒播,往往次播種后即澆透水、蓋上小拱棚。
3 播種后的養護管理
播種后每天觀測,視水分狀態用噴霧器彌補水分保持基質濕潤。11月播種后7 d較先萌動,12月和1月播種后10~15 d左右較先萌動。由于12月棚內溫度較低,雨天8~9℃,陰天11~12℃,晴天或多云時可到達16℃左右,種籽萌發后生長緩慢,需每周噴施1次0.5%的尿素溶液。11月播種的苗進入12月后植株生長緩慢,需控水和截至施肥,讓植株以滯育狀態越冬。
4 移植、定植及養護管理
4.1 移植
1月上旬至3月,陸續從育苗床中挑選具有2~3對真葉的小苗移入8 cm×8 cm的營養杯中。移苗后澆定根水,保持育苗基質濕潤。移植后放入淺易大棚或小拱棚內養護。緩苗后,每周噴施1次0.5%的尿素溶液。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4.2 病害防治
由于采取淺易大棚加小拱棚保溫,苗床里空氣濕度大,為預防病害發生,每10 d交替噴灑1次多菌靈和甲基托布津農藥。但其間仍然發生了幾回較嚴重的疑似苗腐病病害。發病初期植株出現水漬狀,葉片失綠,繼而軟腐,植株上分布有灰白色絮狀物,繼續生長至整株死亡。我們使用了商品名為“秀苗”的殺菌劑(總有用因素3%,其中含惡霉靈2.5%、甲霜靈0.5%),每2包對水15 L噴霧防治,施藥后病害得以有用控制。且延續用藥未發現顯著的耐藥性。
4.3 定植及養護管理
2月26日較先舉行營養杯苗定植,植株定植后需舉行水肥管理和雜草控制。每半月穴施1次復合肥。定植后整日照及良好的透風透光條件病蟲害發生少。4月下旬定植苗進入快速生長期,5月上旬第一批定植苗已達初花期,大部門定植苗基本封行。5月中旬,第一批定植苗到達盛花期,大部門定植苗已封行覆蓋并達初花期。5月下旬大部門定植苗已達盛花期,至此,柳葉馬鞭草花海景觀建植到達預期效果。
5 節約型育苗種植下午技術分解
從本項目馬鞭草定植苗生長狀態來看,采取節約型育苗和花海建植技術措施,在預準時間內培育出大批量馬鞭草容器苗,定植后花期到達了預期要求,完成了項目預定的技術目的,且節約育苗成本及花海建植成本約30%。
5.1 提前播種
因重慶冬季溫度低,將播種期提前到10月上中旬,按正常的養護管理幼苗可望12月中旬移植入營養杯,營養杯容器苗在大棚或小拱棚中滯育越冬,雖育苗時間有所延伸,但節約了購置加溫裝備的投入和加溫的運行用度,在預準時段育成了相符質量要求的營養杯苗。1月下旬至2月上旬定植后,初花期可望提前至4月下旬,“五一”小長假可望觀花。削減了加溫成本,同時也不延誤正常觀花期。
5.2 改良育苗基質
往越西泥炭土中摻入部門沙壤土和5%左右的普通過磷酸鈣,以改良育苗基質的物理化學性狀,通過多批次播種育苗解釋效果良好,可用以更換常用的價格較高的育苗基質——丹麥品氏托普入口草炭土,從而降低了育苗基質的采購成本。
5.3 改穴盤育苗為苗床育苗
現在育苗多采取穴盤育苗,但穴盤育苗就馬鞭草而言性價比不高。而采取苗床撒播育苗比穴盤育苗省工,管理也可粗放一些。實踐證實,馬鞭草苗床育苗性價比高,且移栽至營養杯的成活率高達95%以上,這樣省去了購置穴盤的支出,并可降低養護用工。同時穴盤苗規格太小,定植成活率低,恢復生長慢,不宜直接定植。而營養杯苗定植成活率靠近100%,恢復生長快,生長勢強,這些都為植物后期早開花、開好花奠基了很好的基礎。
5.4 搭棚保溫保濕
在大棚內苗床上搭小拱棚,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保溫順保濕的問題,基本滿足了低溫時馬鞭草種子萌發的條件。但小拱棚內高濕條件和透風不良可能導致感染病害。若將播種時間提前至10月上、中旬,就可不用小拱棚也能滿足馬鞭草種子萌發需要的溫度條件,還能很好地改善透風條件,以阻止或減輕病害的發生。
5.5 病蟲害防治
育苗歷程中發生了幾回疑似苗腐病害,通過化學防治和加強管理控制住了病情生長。種苗過密且較纖弱是導致感染病害的緣故原因之一,降低播種密度、改善透風條件可望阻止或減輕病害的發生。
靜觀鎮建設戀愛文化旅游區,建植40000 m2柳葉馬鞭草的花海景觀,采取了上述節約型育苗和花海建植技術措施,節約了種苗成本及花海建植成本約30%。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6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