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牡丹文化節期間,大量牡丹鮮切花、牡丹苗木出口,牡丹飄香外洋。近年,得益于互聯網平臺這輛“快車”,洛陽市牡丹芍藥鮮切花、苗木等產業快速生長。
“40余個大客戶,見過面的只有3個”
4月尾5月初,正值牡丹鮮切花大量集中采切之時。在洛陽市國家級牡丹種苗花卉出口平安質量樹模區內,工作人員正抓緊在大田里采切牡丹、芍藥花,一枝枝采切下來的鮮花被整齊地放在塑料筐中,隨后被運往洛陽神州牡丹園空調冷室,經過人工去葉、分株、捆扎、消毒、包裝等工序,隨即運往洛陽機場。
“這些鮮切花將被運到廣州、昆明,然后出口至澳大利亞、東南亞等地。”市神州牡丹園藝有限公司董事長付正林說,在采切高峰期,均勻每天采切牡丹花3萬枝至5萬枝。除了一部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銷售,很大一部門鮮切花出口至西歐、東南亞。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洛陽市牡丹鮮切花、種苗的銷售,重要依賴互聯網。記者注重到,付正林的手機微信不停有信息提示,大多是他在向客戶發送切花照片、與客戶相同。自2021年起,該公司牡丹、芍藥鮮切花及種苗的銷售基本實現網上交易,放置有專門的網絡客服人員,將牡丹的照片、視頻等通過微信、官網等宣傳展示,“下單—發貨—貨款清算”的互聯網銷售流程就這樣睜開了。
“現有40余個大客戶,見過面的只有3個,其他客戶所有在網上交易。”付正林說。
產量不足,多張訂單飛走
“沒有互聯網,就難有牡丹、芍藥鮮切花產業的快速生長。”付正林說,鮮切花銷售講求時效性,網上銷售可大大縮短發貨周期。以前,一單營業要經過發傳真、產品照片及現場查看等程序,較臨近1周才能發貨;現在,每枝鮮切花從采切到發貨可在10個小時內完成。
效率提高帶來的是成本降低。現在,牡丹、芍藥鮮切花不用送進冷庫舉行冷藏保鮮,同時也削減了交易雙方見面等環節。
市牡丹辦相關賣力人介紹,洛陽市牡丹、芍藥鮮切花及種苗的出口,較早多是城市間友好交流,近年,隨著洛陽牡丹著名度越來越高,其出口需求與日俱增。現在,洛陽市鮮切花栽植總面積約1000畝,年產切花量約1000萬枝,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成為制約我市牡丹出口的瓶頸。
“四五個客戶同時爭一批貨”“有多少要多少”……在交易場上,這樣的排場理應讓人高興,但讓付正林很發愁。大洋洲、歐洲的客戶,僅單個品種的鮮切花張口就要幾萬萬枝,但洛陽市40余個品種鮮切花加起來不外1000萬枝,只能無奈地看著一張張大訂單飛走。
提高產量,要靠互聯網思想
如何打破瓶頸付正林說,“互聯網+”思想不能只運用于產品的銷售環節,更要運用于生產環節。
現在,洛陽市牡丹及芍藥鮮切花、種苗的栽植、養護、采切等工序,還停留在人工作業的生產階段。付正林建議,引進具有互聯網科技含量的現代生產模式,采取數字化管理、機械化作業。同時,努力引入快繁組培技術,實現從“單株變兩株”到“單株變多株”的飛躍,在解決栽植規模有限、供應量小問題的同時,也能提升鮮切花、種苗的品質。
業內人士李臨劍表示,與其他經濟作物不同,牡丹鮮切花及種苗的生產周期較長,其生產所需的技術等要求也較高。值得一提的是,牡丹、芍藥鮮切花的采切期一般在10年至15年,高產期每畝收益在1萬元至2萬元,建議相關部門加強有關牡丹生產方面的宣傳和指導,推廣“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將小型生產基地的產品集中銷售,聚沙成塔,從而擴大牡丹、芍藥鮮切花及種苗的生產規模。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4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