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傳大宋年間,老者秋翁視花如命。一日,遇惡人糟蹋盛開牡丹,秋翁舍命護花。牡丹仙子感其恩,不僅想法為其報仇,還助其得道成仙。
這一古時《灌園叟晚逢仙女》傳說,在墊江縣有了新演繹:太平鎮世代種牡丹,花朵卻被棄之。一日,突遇“秋翁”,對牡丹全心包裝,昔日不起眼的牡丹身價大增,不僅成為墊江炙手可熱的瑰寶,還引來不少外地仰慕者。
秋翁的知遇之恩,牡丹仙子會回報——就靠一枝小小的牡丹,墊江縣引進外資53.5億元,當地十萬農民更是靠著牡丹過起了城里人都羨慕的生活。
慶幸沒有農轉非
墊江“秋翁”讓人羨
雨后初晴,墊江愷之峰上云蒸霞蔚,陽光穿過半山繚繞的云霧,灑在一幢一樓一底的農家小院。
“你不想在外打工了,想回來跟我們做?那我跟你媽商議商議!”院壩邊,柚子花開得正香,樹下,男主人黃清忠握著手機,一臉狡黠的笑。
“這小子,果真‘受騙’了!”掛斷電話,黃清忠忍不住沖著妻子笑作聲來。電話是小兒子黃連旭從昆明打回來的。
22歲的黃連旭初中結業就外出打工了,以前,黃清忠和妻子曾多次叫兒子回家,但兒子始終不愿,他說,城里人那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才是他的夢想。
實在,太平鎮農民因世代種牡丹取丹皮(中藥)出售,在當地一直堪稱富足。他們被形象地稱為“白衣農民”——經濟條件好,又愛考究的太平人,走到哪里,都穿得干清清潔整整齊齊。“山下草鞋,山上皮鞋”,這句在當地撒播了幾十年的話,說的就是昔日富有的太平農民。
但農村終歸是農村,黃清忠說,幾個孩子長大后,相繼甩掉山里生活到城里打工。
今年2月,第十屆墊江牡丹文化節開幕前,黃清忠配偶給黃連旭打了個電話,謊稱自己身體不好,希望兒子回來幫一個月忙。怕怙恃累著,黃連旭無奈請了1個多月假。
誰知,這一個月下來,黃連旭竟有些不想走了——牡丹節期間,自家農家樂接待游人上萬,僅40天時間,農家樂一項收入便跨越5萬元,這險些相當于黃連旭在外打工一年的總收入!
回城后,黃連旭輾轉反側,和城里的女友商議后,給父親打電話,要求“非轉農”。黃連旭的決議實在正是黃清忠希望的,打電話讓兒子回來協助也是他們的戰略,就是想讓兒子親身感受下牡丹村的變化。
黃清忠說,早在上世紀七十年月,太平鎮龍西岳因牡丹栽植集中,政府就曾決議將山上村民整體農轉非專司打造藥材基地,村民聞訊奔走相告欣喜若狂。但厥后,因各種緣故原因,農轉非設計停留,村民們因此郁悶了許多年。
世事難料,誰能想到多少年后照樣靠一枝牡丹花,太平農民過上了城里人都羨慕的生活。“現在倒貼錢叫我農轉非我都不干,幸虧昔時沒轉成!”黃清忠和鄉親提起此事總會發出這樣的嘆息。
養在深閨無人識
突遇“秋翁”身價漲
太平人世代種牡丹賣丹皮的歷史,要追溯至西漢武帝元鼎年間,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為了讓牡丹植株長得更粗壯多產丹皮,山民們以前總是把鮮艷的花朵打下,扔進土里腐蝕作肥料。
太平鎮原鎮長鄧正友下鄉到楠竹山宣傳計生政策,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開得嬌滴滴的牡丹。得知農民只是提取丹皮,卻將優美的花朵甩掉,他惋惜不已,思想活絡的他,冒出了辦牡丹節的動機。
做了一系列準備工作的鄧正友在鎮黨委班子開會時第一次提出牡丹節的想法,他的“狂想”很快招來一片質疑,沒一小我私人贊許。
鄧正友不死心,他再次提出辦牡丹節。黨委班子開會前,他專程給兩個副鎮長開“小會”,“威逼”他們在會上投自己贊成票。就這樣,第一屆墊江牡丹節就此拉開序幕。
接下來,鄧正友興沖沖地找了6個縣領導,希望能和縣里配合舉行牡丹節,但沒人愿亮相——名不見經傳的太平鎮想搞牡丹節?所有人都充滿質疑。
為得到市領導支持,鄧正友懷揣大疊請帖跑市委,跑農業部門。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
首屆牡丹節在2021年舉行,當天上午10點過,10多個縣領導開完會來捧場,卻遇上瓢潑大雨。車到半山上不去,鄧正友硬是組織村民一步步把車推到了開幕式現場。
鄧正友回憶,那次說是牡丹節,實在就是一簡單的座談會,討論牡丹怎么用于觀賞。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個看上去只有寥寥數百人加入的牡丹節卻一炮走紅了——含苞欲放的大片嬌艷牡丹經媒體報道后,馬上傳遍五湖四海,終結了曾經養在深山無人識的狀態。
鄧正友的女兒小鄧曾在電信部門負責接線工作,她回憶,第一屆牡丹節后,每個接線員電話接得手軟,全是找太平鎮政府和縣政府詢問牡丹節的。除了天下20多家媒體,另有成百上千游人,甚至另有遠在美國洛杉磯的重慶老鄉。
前線成立旅游局
牡丹點燃新經濟
此前,墊江縣一直沒拿得脫手的支柱產業,經濟重要依賴一些中小企業。唯一有優勢的自然氣資本,也隨著開采年久,逐漸露出枯竭之勢。
原墊江縣政協常務副主席廖謨高說,牡丹節一炮打響后,縣領導班子敏銳地意識到牡丹花將為該縣經濟帶來新的興奮點——雖然墊江旅游資本并不豐富,牡丹花卻很可能發動該縣旅游業的“引擎”。墊江縣旅游局也因此前線掛牌成立。
在墊江旅游局成立之初就擔任副局長的徐文峰,現在已是該縣旅游局一把手。他說,此前,該縣只有建委下面有個旅游科,工作人員只1個。旅游局成立之初,辦公園地就地設在建委,人員也是建委各科室勻出的。
第二屆牡丹節仍是太平鎮舉行,他們把到牡丹園的路適當修整一下,請當地的一個民間樂隊搞了次演出,效果卻出乎意料地好,竟有10萬人前來觀花!
第三屆牡丹節更熱鬧了,縣里請來各大媒體,還請了謳歌家彭麗媛。散場時,擁擠的人群好幾個小時才疏散完……第五屆,縣里為搞好牡丹節,投資近1億元新修了體育場。從這時起,墊江有了“縣長掛帥,全民辦節”的思路,一切部門、一切工作都遵守牡丹節。牡丹節不僅規格提高,活動內容也更豐富,除文娛活動,還涉及商貿項目、體育賽事、餐飲和汽車展銷、牡丹仙子(美女形象代言人)評選,墊江人氣開始大幅度升溫。
無中生有搞旅游
牡丹“花”拳促生長
今后,每屆牡丹節均由旅游局主辦,政府較多時拿出五六十萬元,但厥后發現,實在每次辦完節都市賺錢——自2021年來,墊江舉行牡丹節共10屆。借牡丹花搭橋,截至累計招商簽約項目56個,協議引資60億元,現實到位資金27.6億元。今年更是收獲頗豐,接待游客48.36萬人次,旅游直吸收入到達3582.8萬元,一舉簽下41個招商引資項目,引進資金53.5億元,直追前9年的總和。
墊江縣副縣長李錦明透露,墊江本是農業大縣,2021年工業總產值只有16億元,因“牡丹文化節”搭臺,天圣藥業等100多家工業企業先后入駐墊江,2021年該縣工業總產值猛增至92億元,短短幾年增進了近6倍。一枝小小的牡丹花,改變了墊江的經濟結構和人民生活,墊江“秋翁”與牡丹仙子演繹了一個新傳奇。
現在,墊江牡丹栽植面積已從3000余畝生長到2萬多畝,牡丹產業的年產值從200萬元增進到了去年的9800余萬,今年將突破一個億。
旅游經濟的生長,拉動了餐飲住宿、交通運輸、商貿通訊等多行業生長。10年來,墊江縣城面積擴大了3倍,牡丹藥材、農家樂、土特產品等衍生產業為當地農民帶來偉大收益,僅太平鎮的旅游收入每年就跨越300萬,以前經濟總量不足一個億的太平鎮,現在已到達3.7億元。
“無中生有”締造條件生長旅游,打造以牡丹花為龍頭,油菜花、柚子、瓜果等為輔的“花”拳勝地,成了墊江縣的新目的。預計到該縣旅游收入將到達6.6億元,2021年到達18億元。屆時,墊江人都將靠這些“花”拳“秀”腿,過上小康生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2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