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5月18日至6月9日,寶庫·半畝園首回盆景展在天下較高的室內中國園林——寶庫藝術中心·半畝園內展出。一場盆景與園林、古典與現代相互融會的陶醉式美學體驗,在上海這座第一高樓上拉開序幕。
空中園林首次對外開放
半畝園位于上海中心大廈37層,173米的高空中,是天下較高的室內中國園林,素有“空中園林”之稱。這次展覽也是半畝園建成以后首次對大眾開放。
半畝園因占地384平米,約合半畝而得名。雖然體積不大,但園內亭臺流水、經幢圍繞,景隨步移,真正做到了“雖為人作,宛若天成”。園內的亭臺草廬、假山流水、一草一木、甚至地面上鋪的磚,都用明代的方式展示。
園林正中的“龍亭”,由“江南古修建身手”代表性傳承人過漢泉操刀,模擬天下唯一保留明代原裝的亭子——藝圃內的乳魚亭制作而成。木料選用一千年以上、直徑跨越一米的金絲楠木,并模擬明代工藝純手工打磨出象牙的質感,規格等同于美國多數會博物館中的明軒。右側竹園,為還原明代工藝,工匠全心挑選粗細一般的毛竹后,甩掉現代對象,純手工將竹子剖成粗細大小絲絕不差的竹片,而竹園門口掛的竹簾也是來自明代的古物。 左側草廬則制作成了茅亭的樣式,亭身使用柏木,稻草鋪頂,這種修建氣概從南宋延續到明代,曾出現在明代畫家文征明的繪畫中。
就連半畝園中的植物也都大有來頭,光是鋪陳于山石間的苔蘚就包羅了大灰羽蘚、小灰羽蘚、細羽蘚、鹿角苔等各個品種。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就非常鐘意蘭花,由于它既清雅淡素,不與群芳爭艷,又擁有清新悠遠的香味,而誰曾想小小半畝園竟擁有三大類二十多種蘭花。為了保證足夠的濕度,讓植物正常生長,園內還設置有雨幕系統。閑步在半畝園中,眼前是集傳統美學和文人精神于一體的江南庭院,身外是現代化的摩天大樓,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的碰撞仿若時空穿越。
攜手博物館展出“國寶級”盆景
盆景是集園林、文學、繪畫等藝術形式為一體的綜合性造型藝術,被譽為立體的畫、無聲的詩。歷史上盆景深受文人鐘愛,是文人空間內不能或缺的雅趣,具有極高的精神內在和美學價值。本次展覽寶庫文化攜手杭州超山盆景藝術博物館,以樹樁盆景為主題,展出杜鵑、黑松、系魚川真柏、五針松、菖蒲等品類30余盆。
超山盆景藝術博物館,是浙江省第一家、也是唯逐一家盆景博物館。其首創人為致力于盆景制作四十年,作品曾受邀加入多項重要展覽,得到盆景領域及市場眾多專家認可的高級園藝師——王興華。為了這次展覽,寶庫文化和王興華在其館藏作品里,精中選精,方挑選出十幾盆作品,把博物館的精髓濃縮在這次展覽中,將讓所有喜歡盆景的朋友們一飽眼福。
此次挑選的十幾盆作品均來源于日本,均勻盆齡在50—60年以上,其中一棵來自日本國松園的黑松,樹齡已經到達200年,堪稱日本的國寶級作品。除此之外,這次展覽中還將展出被譽為“鬼才”的日本盆景大師小林國雄之手的70年日本壽松。
一場陶醉式的美學體驗
園林是古代文人的藏書治學之所,閑聊雅聚之處,更是修身養性安放身心的密室。盆景則是縮小的園林,盆景之于園林是掩飾、也是充分與厚實。于園林中置盆景,可到達園中有景、景中有園的效果。脫離生活場景談生活美學多少有點不切現實,一器一物雖也凝聚著昔人的生活智慧、美學意趣,但能被大眾接受的信息著實有限。于是,寶庫文化把這次盆景展被搬到了真實的園林中。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除園林外,書房與茶室這兩個文人空間中,也都少不了盆景。昔人書房尋求的是一個“雅”字。因此,除了文字紙硯、桌椅板凳這些基本硬件外,盆景也是昔人書房中桌案上必不能少之物,這在宋元以后的文人繪畫中便可以看出。為了給予觀者較真實的陶醉式觀展體驗,展覽在竹園中搭建了一個真實的書房場景,桌椅條案、文房四寶俱全,并配套展出昔人書房中另一必不能少之物——香爐。
另外,茶室作為雅士造園的一個自力空間,也是文人生活的重要場所,文人們在此讀書看畫、品茗獨坐、接友待客、長日清談。茶室考究的是幽靜清雅,盆景亦是其中不能或缺的元素,并與茶具、器物、水墨畫并稱“茶室四雅”。這次展覽同時利用草廬還原出了一個真實的宋代茶室,配套展出茶釜、茶盞等茶器。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21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