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昔日3萬多畝滿山皆松,現在零零星星只余500畝,羊城“白云松濤”景難尋,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王國如亮相:白云山將復種一批優質松樹,保證經典景觀長留。
廣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局長王國如表示,受天氣及蟲害等因素滋擾,白云山上的馬尾松日漸削減。現在,廣州只有從化、增城一帶仍有成片栽植,市區已難見。
羊城曾有松。從明朝羊城八景之“粵秀松濤”,到清代名人聽松園,再到2021年版羊城八景之“白云松濤”,無不顯示花城也曾是“松城”。
羊城要留松。王國如表示,“白云松濤”不會消逝,白云山將復種一批優質松樹,保證經典景觀長留。今年起,白云山將引種火炬松、多開景觀臺,市民能夠更好地“仰面看松,側耳聽松”。
尋松:攀爬一起未見松林愛樹驢友難掩失蹤
2021年本報獨家報道《百年中山樹枯朽僅余一線生氣》,病危的孫中山手植樹(簡稱“中山樹”)牽動廣大市民的心,也讓驢友張先生頗為觸動:“白云山上的馬尾松,現在過得還好嗎?”
自打2021年在廣州讀大學開始,爬山聽松就成了張先生每周的保留節目。但近年來卻因工作忙碌沒能堅持。12月10日一早,張先生約了幾名老友,以“尋找馬尾松”之名,從白云山西門拾了條鎮靜小路開爬,直上?I髻嶺。一起前進,沿途的情景卻讓他們驚訝:多年沒來,那成群成片的松林到哪里去了?
舉目望去,在眾多形態各異的樹木中,兩人只找到了一兩株挺秀的松樹;低頭一看,小路旁總有松樹被裁走之后留下的小樹樁;側耳一聽,清風依舊,可是那松針擺動匯成的波濤聲音,卻必須閉目凝思才能分辨得出來。
終于,兩人爬上?I髻嶺頂部,在涼亭里縱目,終于看見底下的一片松林長得正茂。
“20年前的白云山,松濤陣陣,松香撲鼻,現在怎么松影難覓?”尋松過后,張先生難掩失蹤。
憶松:陶鑄帶頭拓荒種樹朱德親題“白云松濤”
從解放后到白云山險些是馬尾松的天下:全山4.2萬畝的綠化面積,馬尾松占了90%。
上世紀五十年月,白云山只是市郊的一個冷落之地。廣東原省委書記陶鑄,親自帶領干部群眾上山刨坑種樹。馬尾松環境適應能力極強,是荒山育林的先鋒樹種,又由于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是當時不能多得的林材戰備物資,因此成為人工造林的主力。
自此,荒山成綠野,松聲伴人聲。
2021年元旦,新中國成立后首批“羊城八景”出爐,“白云松濤”以6008張群眾郵寄選票高票當選。朱德南下廣東視察,有感松林美景,他在白云山上揮筆親題“白云松濤”四字。
試問濤聲有多美?粵劇大師白駒榮與譚佩儀對唱的《白云松濤》可以給出謎底:“松濤聲漸近,剎那那,剎那那,似萬馬千軍,聲過處,聲過處,山谷搖撼。震聲威,震聲威,動魄驚心……”
探松:兩次蟲害放肆侵襲松林改種成闊葉林
現在,“白云松濤”的松林面積從高峰時期的3萬多畝,下降至現有的500畝。
“馬尾松是拓荒樹,但在廣州,它并不是永生樹。”白云山管理局綠化四處長梁任重表示,經過半個世紀的森林自然演替,白云山馬尾松的生長開始衰退,病蟲害增多,甚至危及全山的生態平安。
20年來,白云山上的馬尾松林遭受過兩次撲滅性的蟲害打擊:上世紀90年月初,以松突圓蚧為首的害蟲軍團大侵馬尾松。似乎一夜之間,青郁松林轉眼萎靡枯黃。在上次災難中幸存下來的馬尾松們,遭受松材線蟲病重創,險些三軍盡沒。
梁任重介紹,從馬尾松第一次遭受蟲害病折磨起,白云山開始舉行林分刷新,3萬多畝馬尾松純林改種60多種闊葉樹種,白云山也從昔日的單一松林組成,開端形成了闊葉林為主的南亞熱帶森林景觀。林分刷新工程自2021年啟動,8年間共改種樹木141萬余棵。
他表示,經過林分刷新,馬尾松被逐步鐫汰,現在,白云山風景區內的馬尾松數目非常少,只在麓湖公園及雕塑公園仍有小片松林。
留松:吊瓶注藥防治蟲病樹醫治樹費全心思
作為經典羊城舊八景之一的“白云松濤”,并沒有在林分刷新中消逝。白云山在景觀原址栽植了500畝松林,共計5萬多棵加勒比松。
“加勒比松的抗病力比馬尾松強,但也容易遭受蟲害打擊。必須持續不停地對松林舉行病蟲害防治。”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昆蟲藥理與農藥研究中心副主任歐劍峰說。
一年多來,歐劍峰每周都上山看樹,已經成為了松林的“專用醫生”。他跟白云山護林工作站的工作人員一起,在松林間安放誘捕器,誘殺攜帶松材線蟲的松褐天牛;給位處重要景點的松樹吊瓶注藥,清算枯死松樹。由于500畝松林大多處于無人區,他們在深入松林踩點時,手掌總是被粗拙的松樹劃出道道傷痕……
經過多年綜合管理,現在白云山松材線蟲病感染率僅為1.87%,“白云松濤”景觀得以留存。
部門回應
白云山今年引種一批火炬松,白云山管理局表示,將為市民開拓幾個望松臺,松林縮水至500畝,哪里才能恣意觀賞“白云松濤”?
驢友張先生回憶,昔日漫山皆松時,站在觀景臺上,兩個山頭成片松林如碧玉溫潤,走在松林間的小路里,無數松針似波濤涌動。現在站在原臺,只能在左側捕捉些許松影;走在原路,只能依影象分辨那風吹松濤的怪異聲響。
白云山管理局綠化四處長梁任重透露,今年開始,白云山將在“白云松濤”景點內,引種一批火炬松。他介紹,比起馬尾松和加勒比松,火炬松加倍耐蟲病,又非常喜歡濕潤的生長環境,而且樹形比起前兩者而言更為興隆美觀。花城亦曾是松城現在市區難覓成片林
資料顯示,廣州不僅是花城,也曾經是“松城”。現在,除了從化、增城一帶仍有陋習模的松林,廣州市區已經難尋大片松林影。
明代羊城八景之一,即是“粵秀松濤”。粵秀山,就是現在的越秀山,《羊城舊志》紀錄,明朝時粵秀山巒崗之間遍布馬尾松,風吹萬壑松動,足以跟“白云松濤”媲美。但是,新快報記者最近前往越秀山尋松,并無所獲。
清代道光年間,詩人張維屏在珠江南面大通寺旁建宅,并在花園內栽種了許多水松,名為“聽松園”。除了聽松園,張維屏還設了一個“松心草堂”及“聽松廬”。晚年時,他長居園內,與友人游園聽松,共賞松園月色。但自從他去世,松園也逐漸敗落,現在“聽松園”已經釀成了廣州建設機械廠。
據市林業和園林局介紹,馬尾松曾經作為廣州的道路綠化樹種,但是由于它喜干喜酸,難以在濕潤多雨的南方生計,又加上蟲害肆虐,已經在城市綠化中逐步鐫汰。現在,廣州市區已經很難找到成片的馬尾松林。但由于它是良好的木料及薪材,現在在從化、增城一帶,仍有大規模栽植。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2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