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楊永花
(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730070)
垂吊矮牽牛(Petunia?Spreding)為茄科矮牽牛屬的多年生蔓生植物,是近年來較為時尚的垂吊型花卉裝飾植物。現在該品系重要依賴從外洋引進F1代種子舉行播種繁殖,但種子價格昂貴(單價2.5元/粒),細小,播種難度大,種子繁殖又易發生變異,出現雜色,而扦插繁殖苗分枝力弱,株型單薄,嚴重影響其觀賞價值。播種、扦插都難以在短時間內生產出批量的優質種苗。因此,采取組織培育技術舉行快速繁殖,可解決繁殖系數低、種子價格昂貴等問題,從而滿足市場的大量要求。
一、材料與方式
1?取材與消毒
在日光溫室中選擇生長結實、無病蟲害植株的幼嫩葉片,作為外植體材料,用自來水沖洗清潔,再用蒸餾水沖洗2~3次,置于超凈工作臺上,先用70%的酒精浸泡10秒鐘,無菌水沖洗一次,再用1‰的升汞消毒5~6分鐘,無菌水沖洗4~5次,待接種。
2?培育基及培育條件(培育基單位mg/L)
試驗所選用的培育基為(1)MS+6BA1+NAA0.1;(2)MS+6BA2+NAA0.2;(3)MS+6BA0.5+NAA0.1;(4)MS+KT0.5+NAA0.1;(5)1/2MS;(6)1/2MS+IBA0.1;(7)1/2MS+IBA0.2;(8)1/2MS+NAA0.03。以上培育基中均加入瓊脂3.3g/L,MS中加入白糖30g/L,1/2MS中加入白糖20g/L,pH值均為5.8,培育溫度(25±2)℃,光照強度1500LX~2000LX,光照時間10~12h/d。
3?實驗方式
將葉片剪成1cm2大小的方塊,接種在培育基(1)和(2)中,誘導愈傷組織及不定芽的形成。每處理10塊葉片,待外植體萌發發生麋集的不定芽叢后,支解成1cm2大小的方塊,繼代培育在(3)和(4)中,每處理接20塊不定芽叢。培育10天后統計高于2cm的結實幼苗,并將高于2cm的結實幼苗剪切下來轉接到(5)~(8)中舉行生根,每處理接40棵幼苗,培育一周后統計幼苗生根情形。當生根試苗根系生長至1cm以上,苗高4~5cm時舉行移栽。
二、試驗效果
1?芽誘導分化
接種到培育基(2)中的葉片,培育1周后,葉片邊緣開始出現淡綠色愈傷組織,葉片漸變厚并彎曲成拱形狀,2周后愈傷組織上出現綠色突起(即芽點),3周開始分化,發生麋集的叢生芽,誘導率達100%。接種到培育基(1)中的葉片培育10天后,葉片邊緣開始出現淺綠色愈傷組織,葉片加厚,并膨大凸起。3周后愈傷組織上出現希罕的綠色芽點,1個月后開始分化發生叢生芽,誘導率達90%。葉片在培育基(2)中比(1)中分化所需時間短,分化率高,且發生麋集的叢生芽。因此,MS+6BA2+NAA0.2更適宜葉片誘導培育。
2?芽的增殖繼代
繼代于(3)中的葉片不定芽叢培育10天后,每塊不定芽可增殖15~20個高于2cm的幼苗,但幼苗莖桿細弱,需經過壯苗培育才能轉接到生根培育基中舉行生根。繼代于(4)中的不定芽叢培育10天后,每塊不定芽均可增殖30~40個高于2cm的幼苗,且幼苗莖桿粗壯,葉片濃綠,生長勢強,可直接轉接到生根培育基中舉行生根。因此,MS+KT0.5+NAA0.1是叢生芽增殖的較佳繼代培育基。
3?生根培育
結實幼苗在生根培育基(5)和(6)中,培育5天后開始生根,培育10天后,(5)中幼苗根細弱,每株均勻有12條根,部門幼苗葉尖變白,(6)中幼苗根粗壯,均勻有20條根,幼苗生長興旺,(7)中幼苗7天開始生根,根粗短,均勻只有9條根,(8)中幼苗8天開始生根,根粗短,均勻有16條根,幼苗生長結實。因此,從開始生根天數、均勻根數及幼苗生長勢看,1/2MS+IBA0.1為幼苗較佳生根培育基,根多而粗壯。
三、煉苗與移栽
生根苗根系長至1cm以上,株高4~5cm時即可舉行煉苗移栽。移栽前先在自然條件下打開瓶口煉苗2~3天,輕取試管苗,用溫水洗清潔根部粘附的培育基,移栽到新的蛭石基質中,用1‰的多菌靈溶液澆濕基質,用75%的遮蔭網遮蔭保濕,1周后逐漸透風透光,生長適溫控制在22℃左右。
四、小結與討論
1?通過組織培育技術可快速生產出垂吊矮牽牛幼苗,解決了其種子依賴入口等問題,降低了生產成本,為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種苗提供了一條捷徑。生產的植株分植習性好,葉片濃綠,花色鮮艷,花期長。
2?在實驗范圍內,垂吊矮牽牛葉片誘導愈傷組織形成叢生芽的較佳培育基為MS+6BA2+NAA0.2,較佳增殖繼代培育基為MS+KT0.5+NAA0.1,較佳生根培育基為1/2MS+IBA0.1。
3?生根試管苗根系長至1cm以上,株高4~5cm時即可煉苗移植,移栽成活率達95%以上。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news/21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