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楓香(liquidambarformosamahance.)屬金縷梅科楓樹屬,分布在我國江南諸省,為落葉喬木。它既是一種速生用材樹種,又是優良的觀賞樹種,不少地方已開始大量種植,其苗木培育技術在不停的探索中逐步提高。為了進一步提高苗木質量和產量,我們從2021年開始,對楓香舉行了多年的播種育苗試驗,對其苗期苗高、地徑生上舉行了定株定期調查。現將效果清算如下。
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湘潭市林科所。該地年均勻氣溫167~174℃,元月較冷,均勻溫度44~51℃,七月或八月較熱,均勻溫度281~294℃,年較差235~245℃。極端較低氣溫-10℃,極端較高氣溫404℃,無霜期273~283d。日均勻氣溫>10℃的年積溫5300~5500℃。年降水量1000~1450mm,45%的降水在4~6月。年日照時數1640~1700h,年總輻射量107500~109101cal/cm2。圃地為砂壤,陣勢平展,坦蕩。ph值為56,土壤肥力中等。有機質含量347%,水解氮5436mg/100g土,速效鉀405mg/100g土,速效磷含量豐富。排水良好,但澆灌條件差,遇高溫干旱季節要挑水澆苗。
2 質料與方式
從楓香幼苗出土后到長出第二片真葉時開始,以一行為一個樣方,牢靠30個樣方,于每月的10、20、30(或31)號定期對其苗高、地徑舉行調查,直到生長截至。苗高用鋼卷尺,地徑用游標卡尺測量。同時做好物候觀測紀錄。利用離試驗地12km處的氣象調查臺的氣象資料,對楓香苗期苗高生上舉行多元線性回歸,成立苗高生長的數學模子。
3 苗期生長節律分解
31 苗高生長節律
苗高生長從4月上旬苗木出土至10月上旬為止,計6個月。在今生長期內,苗高生長顯著的出現兩次高峰期,第一次高峰期出現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這期間的總生長量占整年總生長的259%,均勻旬生長量為46cm。第二次高峰期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這期間的總生長量占整年總生長量的5182%,均勻旬生長量92cm。8月下旬生長開始下降,10月上旬截至生長。
32 地徑生長節律
地徑生長從4月上旬出苗后一直到11月下旬才截至生長。生長期為8個月。在這8個月中,生長出現三次高峰。第一次出現在5月下旬至7月下旬,這時期的總生長量占整年總生長量的3352%,均勻旬生長量為046mm;第二次高峰出現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這期間的總生長量占整年總生長量的2731%,均勻旬生長量為063mm。第三次高峰出現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這期間的總生長量占整年生長的2167%,均勻旬生長量為03mm。11月中旬生長開始下降,11月下旬基本截至生長。
33 氣象因子對苗木生長的影響
從苗木生長與氣象因子的曲線圖(圖略)分解可知,苗木生長與氣象因子有著親熱的相關性。在4月上旬苗木出土后至7月上旬,由于雨水足夠,氣溫逐漸上升,苗木有著適宜的水熱條件,各種生理活動加速,從而使苗木的生長逐漸加速。特別是6月上旬至7月上旬,旬均勻氣溫從24℃逐漸上升到2892℃,苗高的增進呈直線上升。7月上旬苗高旬生長量達57cm。7月中旬,由于旬均勻溫度高達3099℃,過高的溫度使苗木的生長迅速下降,出現停滯的趨勢。到7月下旬,由于苗木對高溫有了一段時間的適應,加上雨水協調,苗高生長又逐漸加速。雖然8月上旬均勻氣溫仍跨越30℃,但苗高和地徑生長顯示出顯著的高峰,苗高旬生長量達1114cm,地徑旬生長量達069mm,8月中旬繼續保持興旺生長。8月中旬至9月中旬,天氣久晴不雨,抗旱沒跟上,土壤出現干燥,導致苗木生長速度迅速下降,不只沒有充分利用這一季節的潛在生長能力,而且影響下一段時間的生長,即9月上、中旬的20d中,不僅苗高生長總量只有024cm,地徑總生長量只有011mm,而且9月下旬苗高基本沒長,甚至有些苗株出現萎焉狀態或出現封頂現象。9月下旬下了一些雨,土壤得到了濕潤,加之氣溫有所下降,10月上旬又有40%的苗子萌芽生長,苗高均勻旬生長量為063cm。但新抽的頂芽嫩葉因11月28日氣溫降至-2℃時遭受凍害,葉子枯死。
34 苗高生長的數學模子
剔除7月中旬這一高溫特殊點,將空氣相對濕度、空氣溫度、蒸發量、降水量四個因子與苗高舉行多元線性回歸,成立如下數學模子:h=-747437+04836x1+21268x2-15019x3+00316x4;偏相關系數rx(1)=08359;rx(2)=09847;rx(3)=-08611;rx(4)=09517;復相關系數r=09817。式中,x1為空氣相對濕度經橫豎弦變換的數值,x2為空氣溫度(℃),x3為蒸發量(mm),x4為降水量(mm)。從模子可以更清晰地看出,氣溫(低于31℃)、降水、空氣相對濕度與苗高呈顯著正相關,而與蒸發量呈顯著負相關。氣象因子與苗高生長關系親熱,可以作為苗期高生長的展望方程。
4 重要育苗技術措施
41 種子消毒
采取石灰水消毒或者高錳酸鉀消毒。將精選出的種子倒入1%~2%的石灰水中,不停攪拌。充分攪拌后,種子浸沒石灰水中10~15cm,靜置浸種12h無氧滅菌。也可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取出密封半小時,用清水沖洗數次。消毒后的種子即可催芽。
42 浸種催芽
將種子浸入45℃溫水中,充分攪拌,然后讓其自然冷卻至常溫,浸種12h。
43 播種
楓香適宜于春播,播種時間為2月下旬至3月尾。播種量每畝1~15kg。作床壓實條播。床寬100cm,條溝寬10cm,行距15~20cm,將涼干后的種子與草木灰拌勻后,均勻撒播于苗床,種子上面覆蓋黃心土與谷殼灰或草木灰的夾雜物,以不見種子為宜,再蓋稻草。
44 適時揭草
播種后1個月幼苗開始出土,當幼苗出土數到達60%~70%時,即可開始揭草。揭草于傍晚或陰天舉行。第一次揭去1/3,將草移到苗行間,以保持土壤濕潤和保護幼苗。4~6d后舉行第二次揭草,揭去剩下的1/2,留部門稻草遮擋部門陽光,保護苗木免遭日灼或暴雨擊倒,以提高保苗率。如用切碎的稻草就不用揭草。
45 噴水保苗
揭草后如遇延續晴天,要輔以噴水保苗。每天上午10時左右用噴霧器噴水,至苗床不發白為止。待長出一片真葉截至噴水。
46 間苗、除草
第一次間苗宜在5月中旬苗木長出三片真葉時舉行,每m2保留60株左右。第二次間苗可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舉行,每m2保留50株左右。間出的苗可移栽。結合間苗,清除雜草,最終保持每m240株。
47 病蟲害防治
病害重要為立枯病。一般發生在播種后2~4個月,發現病苗將其銷毀,并在周圍1m范圍內舉行土壤消毒。方式是用500~800倍托布津藥液噴施。也可在雨天采取2%~3%硫酸亞鐵粉灼干與細陳墻土拌勻,每畝撒100~150kg于苗木基部。蟲害重要為蠐螬。當苗期發生蟲害時,可澆施敵百蟲1000倍液或澆施50%馬拉松劑800~1000倍液,也可于早晨在蟲害發生處舉行人工捕殺。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76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