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免耕稻田覆蓋稻草種馬鈴薯比傳統栽植方式更簡捷易行,省工省力,削減成本。
一、技術優勢
1、減輕勞動強度:稻田免耕,將種薯擺放在土面上,稻草覆蓋,馬鈴薯長在土面上,撥開稻草即可收獲,改“種薯”為“擺薯”,改“挖薯”為“揀薯”,省工省力,簡捷易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變了馬鈴薯的傳統栽植方式。
2、提高商品價值:薯塊土面生長,不受硬泥塊限制,薯塊圓整,長勢均勻,色澤灼爍,阻止挖薯破損,具有較好的商品性。稻草覆蓋抑制雜草生長,改善地表小天氣,減輕病蟲危害,可基本不使用農藥,利于生產無公害食物。
3、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稻、薯水旱輪作,促使土壤在好氣條件下熟化,改善土壤結構。稻草、薯苗秸稈還田,實現資本綜合利用,提高土壤肥力,保護生態環境,利于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生長。
二、技術要點
1、選地施肥:選擇松散肥沃有排灌條件的沙壤土栽植。按包溝1.4米整畦,畦面寬1米,溝寬40厘米,深30厘米,開溝時挖出的土壤要均勻拋在畦中心。根據稻田肥力和產量要求一次施足基肥,不追肥。若施腐熟家欄肥可直接施在種薯旁,若施復合化肥則將肥料放在兩株種薯的中心,以防爛種。
2、種薯準備:選用“荷蘭15號”等脫毒種薯,一般以30克小薯整薯播種效果比較好,大薯應切成塊,每個切塊1~2個芽眼,切口距芽眼至少在1厘米以上,噴1000~1500倍液瑞毒霉消毒,催芽長1厘米左右。
3、播種蓋草:粵北地區以12月中旬播種,可避過前期的重霜期和后期的高溫高濕等不良天氣。每畦種二行,芽眼向上,內行距和株距都是30厘米,每畝栽植3000株左右。然后均勻鋪蓋8~9厘米厚的浸透水的稻草。畝用干稻草量750公斤。
4、水分管理:自然降水一般已能滿足本項技術的要求。但是,新稻草吸收水分較少、較慢,容易干燥,影響出苗并使薯苗受旱,可適時適量灌水,水層宜淺,以三分之二溝深為度,并實時排水落干。后期稻草腐爛保水性加強,尤其是靠近土面的稻草濕度大,不易干燥,對薯苗生長晦氣,以是遇陰雨天氣要注重排水。
5、適時收獲:一般在4月中旬馬鈴薯已成熟,撥開稻草即可收揀。在權衡產量與市場價格的條件下,還可以分期采收,即先收已長大的薯塊,再蓋好稻草讓小薯繼續生長,以提高產量和總體經濟效益。
三、注重事項
1、確保苗芹苗壯:在通例種植中,馬鈴薯出苗有亂七八糟和缺苗的現象。爭取苗齊苗壯也是該項技術的下午。一是選擇有澆灌設施的田塊,灌水是需要條件;二是提高催芽程度,根據芽的是非分類播種;三是按劃定蓋草,稻草過厚,不只出苗遲,而且莖基細長軟弱。如果厚薄不勻,更易造成出苗不齊。
2、防止發生綠薯:防止發生綠薯的下午是要使稻草層不能漏光。一是在覆蓋稻草時應在整個畦面平鋪,不能留空;二是蓋草不能過薄,稻草太薄易漏光而使綠薯率上升,稻草厚度以8~9厘米為宜。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72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