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紫穗槐又稱棉槐(遼寧)、紫花槐(河南)學名amorpha fruticosa l. 為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植物, 適應性強。在溫帶地區長期生長發育歷程中,也形成一定的耐寒性。耐干旱能力也較強,同時,又具有耐濕特征,在短期被水淹而不死。
紫穗槐喜光,在光照不足條件下少開花效果甚至不能生長。隨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沙壤土生長較好,能耐鹽堿。紫穗槐生長快,萌芽力強,枝葉茂密,側根發達。紫穗槐病蟲害很少,并有一定的抗煙能力和抗污染能力。
造林技術
(一)育苗
1.種子處理
紫穗槐莢果含有油脂,影響吸水,秋播和早春2月中旬可直接播種。4月上旬播種的可用碾壓法處理種子,除去外殼播種即可。5月上旬播種的,要把碾去外殼的種子放在溫水中浸泡幾小時,撈出后放入筐內,每天灑1—2次水,待30%的種子扭嘴時即可播種。旱地搶墑播種,如果墑情差,就不要舉行浸種催芽,可直接用脫掉莢皮的種子播種。
2.選地、整地和施肥
育苗地以陣勢平展、土質肥沃、排灌利便的沙壤土為好。整地應在頭一年秋后舉行,同時每畝施入廄肥1500—2000公斤,秋耕后灌足冬水。來年立春以后頻頻耙耱鎮壓收墑,谷雨以后播種,播前需淺耕滅草,然后耙耱整平、灌水,落水后土地花白時即可播種。
3.播種方式
紫穗槐育苗一般采取大田式平床開溝條播育苗。5月上旬灌水后,先將種子脫莢后溫水浸種催芽播種,行距為30—35厘米,播溝深2厘米左右,覆土厚度1—2厘米,覆土后不要立刻鎮壓,如土壤發干,可在播種后第二天下午輕輕鎮壓,每畝播種去莢皮種子2.5—4公斤,帶莢皮種子6—8公斤。
4.撫育管理
紫穗槐播種后,種子發芽與溫度關系極為親熱,為了提高地表溫度,在播種后到幼苗出土前不要灌水,以利種子萌芽出土。幼苗出土后10—15天,長出兩片葉子時,如表層干土厚度跨越2厘米時,可灌第一次水。灌水的量和次數因地、因時而定,沙土地,高溫干燥天氣多灌,陰涼天氣,粘土地少灌,7月下旬雨季來臨前,要截至澆灌。在灌第二水前,即幼苗長5~6片葉子時,要舉行間苗,一般株間距3~5厘米,每畝留苗3萬株左右,松土除草應在每次灌水后舉行。追肥在5月尾6月初定苗后與灌水結合舉行,追肥量可先少后多,第一次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6月下旬,舉行第二次追肥,畝施氮磷復合肥8公斤左右。7月下旬以后,截至灌水和追肥。
(二)造林
1.林地選擇
紫穗槐耐鹽堿,耐寒,耐旱,適合在背風、向陽田邊地埂,水分條件好的地方栽植。
2.造林方式
紫穗槐造林方式許多,可因地制宜采取植苗、直播、插條和分根等方式。
(1)植苗造林:在春、秋季都可造林。春季在地解凍后立刻舉行,用1年生苗木,除一般栽植外,還可叢狀栽植,穴距1—1.5米,穴徑40—50厘米,每穴四個角各栽一株,長大成叢,產條量高,也有利于保持水土。在條件差的地方,可截干栽植,不宜過深,栽后要扎實,有條件的地方,栽后灌水一次。
(2)直播造林:春季或雨季都適宜播種造林,較幸虧雨季前或下過透雨后舉行。雨水多或墑情好的地方,春季播種也行。坡地多用穴播,每穴下種10—15粒,覆土2—3厘米,然后用腳扎實。平地可用耬播。
(3)插條造林:插條多用于低濕地區,其方式有兩種,第一,墩形插條法:在栽植穴周圍劃分插植4~5個插穗,深30—40厘米,覆土扎實,插穗上端與地面平。第二,犁溝壓條法:多在春季舉行,開溝后,將長50~80厘米的插條插入溝內,用犁覆土4—5厘米。造林密度一般每畝300—400株(穴)。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65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