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屬金縷梅科楓香屬落葉喬木,是我國的鄉土樹種,在我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分布普遍。其適應性強,生長快,均勻每年高生長0.7~1.2m;喜光,幼樹稍耐陰;喜溫暖濕潤天氣及深厚濕潤土壤,但能耐干旱瘠薄,耐較低溫度-18℃,適宜微酸性至中性土壤,是園林綠化優良的觀賞樹種。對二氧化硫、氯氣等有較強抗性,抗風力強,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應用價值。
1 楓香常見病害及防治
楓香作為一種適應性很強的園林植物,自己具有很強的抗病蟲害能力,但在其幼苗期和生長旺季,也存在許多的病蟲害種類。
1.1 漆斑病
亦屬真菌性病害,重要病狀為葉片上出現圓形至不規則形褐色病斑,外圍具有大片的黃色變色區,周生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玄色小點。 病菌系弱寄生菌,以菌絲越冬,條件適宜時發生分生孢子,常從傷口侵入。濕度大或延續陰雨天氣有利于該病發生和盛行。
防治方式:①種植時注重水分管理,阻止太過向植株澆水,增添株間透風透光,以降低周邊局部空間濕度。②親熱觀測,發現病株實時挖除,防止感染。③播種前苗床土壤、上盆前擺放地和盆土要舉行消毒。可用甲醛與水按3∶1混勻后噴灑土壤,用薄膜覆蓋3天后揭膜即可使用。
1.2 黑斑病
葉、葉柄、嫩枝、花梗和幼果均可受害,但重要為害葉片。發病初期葉外面出現紅褐色至紫褐色小點,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定形的暗玄色病斑,病斑周圍常有黃色暈圈,邊緣呈放射狀、病斑直徑約3~15mm。后期病斑上散生玄色小粒點,即病菌的分生泡子盤。嚴重時植株下部葉片枯黃,早期落葉,致個體枝條枯死,雨水是病害盛行的重要條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發病早而重。
防治方式:新葉睜開時,噴4%氟硅唑或20%硅唑·咪鮮胺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或80%代森鋅500倍液,7~10天1次,連噴3~4次。
1.3 白粉病
在葉片上開始發生黃色小點,爾后擴大生長成圓形或橢圓形病斑,外面生有白色粉狀霉層。霉斑早期單獨渙散,后團結成一個大霉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嚴重影響光互助用,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滋擾,造成早衰,產量受到損失。
防治方式:可使用新型殺菌劑,如白粉病專用藥控白,并周期使用,加強對病菌的交更換代殺菌效果,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6天噴1次,延續噴3~6次,沖洗葉片到無白粉為止。
2 楓香常見蟲害及防治
2.1 樟蠶
樟蠶(fish line silkworm),鱗翅目大蠶蛾科昆蟲,一種野生吐絲昆蟲,又稱楓蠶。其絲可制成蠶腸線(傷口縫線)和優質釣魚絲,故稱漁絲蠶。雜食性害蟲,危害銀杏、樟樹、楓楊、楓香、等。嚴重時可將葉片吃光,影響樹木生長。
防治方式:樟蠶幼蟲3齡前抵制力弱,并有聚集性的特點,為防治較佳適期,實時噴施10%氯氰菊酯800~1000倍液,或50%馬拉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65%敵百蟲乳劑500~800倍液,殺蟲效果較好。4齡后則用90%敵百蟲晶體500倍液噴灑
2.2 天幕毛蟲
天幕毛蟲為某類物種蛾的幼蟲,由于吐出的絲織成的繭很大,很像帳篷,以是叫天幕毛蟲。天幕毛蟲顏色鮮艷、多毛。它們非常活潑,喜歡吃闊葉樹的葉子,往往會變為害蟲。
防治方式:常用藥劑為80%敵敵畏乳油1500倍液或52.25%農地樂乳油2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10%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
2.3 銀杏達蠶蛾
重要寄生在銀杏、蘋果、梨、李楓香等。幼蟲取食銀杏等寄主植物的葉片成缺刻或食光葉片,嚴重影響產量。
防治方式:把握雌蛾到樹干上產卵、幼蟲孵化盛期上樹為害之前和幼蟲3齡前2個有利時機,噴灑90%晶體敵百蟲或50%敵敵畏乳油或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楓香病蟲害持續在其生長的各個時期,以是,對于病蟲害防治要成立全面系統的長期防治機制,針對病蟲害的特征、危害程度、環境因素等各項因素,制訂科學、合理、有用的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為主,可通過燈光誘殺、物理清掃、勤于修剪;化學防治為輔,多采取無公害藥物防治,保護生態和環境;生物防治相結合,保護鳥類等害蟲的天敵,合理利用生物天敵防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65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