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側柏屬柏科常綠喬木。側柏適應性強, 抗寒耐旱, 耐瘠薄, 耐鹽堿, 抗煙塵, 抗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 在干冷及暖濕天氣條件下均能良好生長。 隨著山水秀美工程和林業(yè)六大工程的啟動, 種苗需求量逐年增添, 側柏成了當地群眾喜歡的育苗樹種。小拱棚容器育苗法, 該方式成本低、效益高, 同時解決了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造林成活率低的問題。
1圃地選擇
側柏對土壤要求不嚴, 在黃綿土、沙壤土、粘土或壤土上均可育苗, 但耐澇能力較弱。以是, 育苗地一般選擇陣勢平展、排水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 由于幼苗易受夏天伏旱危害, 在育苗地周圍較好有澆灌條件。
2整地作床
清除圃地雜物草根, 耙平地面, 苗床多為低床, 床寬1~1.2 m, 床長根據陣勢和育苗量而定, 一般8~12 m, 床深12 cm, 床底一定要整平拍實, 四壁垂直, 使容器排列在床內與地面險些同高。兩床之間留出40 cm寬的工作道, 并用竹條或柳條作小拱棚支架, 拱架中心高度40~50 cm。
3容器選擇
選擇價格低廉, 保水性好, 無底軟塑料袋作為容器, 規(guī)格為直徑5 cm, 高12 cm, 裝袋前在塑料袋側壁適當打孔, 以便通氣和根系生長。
4育苗時間
小拱棚容器育苗的利益之一, 是能提早育苗, 延伸苗木生長期, 在陜北黃土高原可以提前到3月中旬至3月下旬, 比大田育苗可提早1個多月。
5基質配制
培育基質是育苗成敗的重要條件, 應不易板結, 保水保肥, 通透性好。在當地林區(qū)一般采取林內腐殖質土, 其它非林區(qū)多用山坡土或黃心土60%~80%, 粗河沙或鋸末粉10%~20%, 腐熟的堆肥10%~20%。所有因素破壞后過篩, 用鐵锨頻頻拌勻, 為了防止土壤中殘存病原菌和地下害蟲, 每立方基質拌入五氯硝基苯75%和代森鋅25%組成的夾雜藥劑150 g, 或者用2%~3 %的硫酸亞鐵粉制成藥土, 每立方基質施藥土10 kg, 充分夾雜均勻, 堆放3~4 d。
6種子處理
選豐滿優(yōu)質的側柏種子, 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20 min左右, 然后用清水沖洗后, 用30~40℃溫水浸種12 h, 撈出放入編織篩或筐內, 放在避風向陽處, 蓋上濕布, 每天用清 水淘洗1次并翻動, 待大部門種子裂嘴露白即可播種。
7裝袋播種
裝袋前要對整平的床面扎實噴水, 然后將營養(yǎng)土直接裝入袋內, 使土離袋口1~1.5 cm。將裝好土的袋整齊地排放在床內, 要排列成行, 相互靠緊, 即防干燥, 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容器放好即可播種, 每袋播種量要視種子情況而定, 一般3~4粒, 覆土厚度1~1.5 cm。覆完土后, 隨即舉行噴水, 澆透容器袋, 較后在拱棚架上面蓋塑料薄膜, 周圍用土壓住。
8苗期管理與移植
播種后保持床面濕潤, 一般7 d左右開始出苗,10 d左右苗出齊。出苗后, 中午高溫時期, 可將棚兩頭打開, 適當透風降溫。為保持棚內溫度, 下午把兩頭蓋住; 要經常檢查棚內土壤濕度, 若有缺水要實時噴水, 一般在上午或傍晚噴水。每個容器較后只留1株壯苗, 別的的幼苗分1~2次間去, 對死亡或生長不良或未出苗的要舉行補苗。在幼苗期和速生期要結合噴水施濃度?0.2%?左右氮肥和磷肥, 同時要注重拔除雜草, 防治病蟲害, 特別是猝倒病和立 枯病。隨著氣溫的升高, 可逐漸延張開棚時間以加強苗木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夜間氣溫不低于15℃, 日間氣溫不低于20℃時, 即可去掉塑料拱棚。苗木昔時即可出圃造林, 生產上一般多用2年生移植苗或大一點的做綠化苗。移植可在雨季 或秋季舉行, 連袋移植, 移植密度根據培育年限而定。移植后培育1年, 株行距采取10cm×20cm, 培育2年株行距采取20 cm×40 cm。一般2年生移植苗苗高可達70 cm左右, 地徑0.8 cm左右。
9小結
塑料小拱棚容器育苗吸納了容器育苗和拱棚育苗的優(yōu)點, 使兩種育苗法合二為一, 該法 既省地省種, 又高產優(yōu)質; 能顯著延伸苗木的生長期, 縮短育苗周期; 幼苗出土速度比大田育苗快50%(大田一般15 d左右開始出苗);1個1.2 m×10 m的苗床可育苗近5000株。只要管理技術到位, 造林綠化成活率可達98%以上。根據經驗, 在育苗歷程中, 容易出現容器下部缺水現象。因此, 一定要適時適量噴水。為了保證苗木質量, 促進根系及苗木生長, 經對比試驗, 容器袋側壁以適量打孔為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65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