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屬海桐花科海桐屬,常綠灌木樹種,樹高1.5~3.0m,樹冠濃密,側枝輪生,葉互生,葉面濃綠色,具蠟質,極灼爍,全株散發一種淡雅的清香氣息,對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觀賞價值高,是庭園綠化的優良樹種,其根、葉、花、果均為優等藥材。海桐重要分布于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各省區,對天氣土壤要求不嚴,但在土壤松散、肥沃濕潤的中性沙質土壤上生長較好。海桐分枝能力強,耐修剪,易形成樹冠豐滿的球形體,倍受城市綠化的青睞。
2 質料與方式
2.1 育苗區基本情況
彌勒縣位于紅河州北部,介于東經103°04′~103°49′和北緯23°50~24°40′之間,地處滇中要地,區位優勢顯著,園林開發潛力大。國土面積4004 km 轄12個鄉(鎮),總人口51.86萬人。陣勢北高南低,較高海拔金頂山2315m,較低海拔南盤江出境處862m,相對高差1450m。位于北回歸線周圍,屬中亞熱帶季風天氣類型,年均勻溫度17.1℃,年均勻降雨量950.2mm,相對濕度73%。土壤有紅壤、磚紅壤性紅壤、石灰巖土、紫色土、水稻土,紅壤是縣境內分布較廣的土壤。
2.2 種子采集、貯藏
2.2.1 種子采集
采種母樹應選擇5年以上生長結實,無病蟲害的植株。海桐為牝牡同株,5月開花,聚傘花序頂生,花白色,10~11月果實成熟。蒴果卵球形,采種時間應在蒴果從淡綠色轉為紅褐色,果實成熟末開裂之前。采集后的果實陰干3~5d,蒴果三瓣裂,用木棍小扣或翻動,脫出紅色種子,種子外有粘液,用草木炭拌種,隨即育苗,種子千粒重34g。
2.2.2 種子貯藏
海桐種子外有粘液,在貯藏的歷程中容易發生霉變,貯藏前應加入少量洗潔精,清水漂洗,除去粘液,在采種的同時,事先準備好清潔河沙,加入少量的井水或泉水拌勻,以不成團為宜,種子與河沙的比例為1:2,均勻夾雜鋪平,在其外面鋪3cm厚的河沙即可。注重容器內的水分情況,不能過濕或過干,若要延期播種,則適當控制水分,春播為宜,貯藏時間不宜跨越4個月(圖1)。
2.3 整地育苗
2.3.1 苗圃地選擇
海桐苗圃地應選擇陣勢平睜坦蕩,交通便利,排灌良好、土壤松散肥沃pH值在5~7之間的沙質壤土,有清潔水源,無有害氣體污染的地區,苗圃地面積大小視苗木生產量而定,盡管使用暫且性苗圃和前茬為非苗圃地的生地,降低病蟲害感染程度。
2.3.2 整地作床
播種前一個半月,應舉行苗圃地清算,除去雜草和石礫,深挖翻土40cm左右,經過一段時間的暴曬和風化,施底肥3kg/m2(腐熟的有機肥)。 為防止地下害蟲為害和病菌感染,利用當地的麥桿和蔗葉逐層火燒苗圃地土壤。然后耙碎,使土粒直徑小于1cm,由于冬春季節,雨量較少,應作低床,略低于步道3~5cm,床寬1.2~1.3m,苗床長度根據地塊而定,平整苗床,壓實步道,步道寬40cm。
2.3.3 播種方式
海桐種子隨采隨育和經過貯藏早春育苗均可。為便于除草、起苗管理,采取條播,按行距20cm開溝,溝寬為5cm,溝深4 cm,將種子均勻點播于溝中,種子與種子之間的距離為1.5~2.0cm,蓋土厚度為1cm。用松針覆蓋苗床,以不見土壤為宜,用噴壺澆水,育苗當日須澆透,澆水時通過松針濾水,不宜把種子沖開裸露,以后只要保持苗圃地濕潤即可。由于晚冬早春育苗,為防低溫或霜凍,需用塑料薄膜作拱棚,并將周圍薄膜壓緊, 以到達保溫保濕作用。
2.4 播種后管理
2.4.1 澆水、除草、揭松針
澆水時間以早晚為宜,澆水后棚膜一定要蓋好,播種后40d幼苗大量出土時,逐次揭去覆蓋苗床上的松針,待幼苗出齊后,即可所有揭去松針覆蓋物,注重不要損傷苗木,種子出苗率達80%。
2.4.2 煉苗方式
播種后130d左右,苗木高15cm左右時,隨著氣溫的回升,棚類的溫度也在逐漸升高,應將周圍的棚模卷至離地面20cm處,透風7d后,再卷至40cm處,較后掀開棚模,煉苗時間不低于20d,以適應外界環境條件,提高苗木的木質化程度。經煉苗后的幼苗,即可移入營養袋中舉行培育,
3 營養袋苗木培育
3.1 營養袋規格
由于培育周期相對較長,應采取大規格的營養袋,即45cm×45cm。支持苗木培育2.5~3.0年,根系靠近穿袋。
3.2 營養土的配制與裝袋
本著集約經營的原則,用拖沓機開溝,溝寬1.4m,深50cm,土粒耙碎,直徑小于2.5cm,就地取80%的紅壤土與18%的森林腐殖質土和2%的過磷酸鈣夾雜均勻作為營養土。將溝里的營養土裝入袋中,袋要裝得嚴實豐滿,溝底鏟平,把大營養袋平放溝中,擺放整齊,每行3袋,長度視苗圃地而定,步道寬度40cm,步道高于移植袋口3cm左右,該樹種喜歡濕潤,利于保濕。
3.3 配制生根粉溶液
用1g 的ABT3生根粉加0.5kg95%酒精消融,再加0.5kg涼開水配制成1000g的原液,加水10~20kg稀釋即可。ABT3號生根粉溶液的配制歷程中,嚴禁使用金屬容器,以塑料桶、盆為宜。
3.4 苗木移植
起苗前2h先澆透水,用條鋤幫助起苗,盡管少傷根,起苗的同時,用事先準備好的ABT3號生根粉溶液,將苗木浸泡20~30min后,移植到營養袋中,ABT3生根粉能快速促進不定根形成,提高成活率,增添抗逆性等成果。為便日后修剪造型,每個大移植袋中應移植3株小苗,成三角形排列,實時澆水,使幼苗盡快恢復生長,移植成活率達99%。
3.5 水肥管理
幼苗移植上袋后要加強水肥和除草管理。40d后開始施肥,肥料以三元復合肥、尿素為主,采取薄施、多次施肥的方式舉行施肥,實時除草,每次每袋施三元復合肥10粒,每月1次,中途切換成尿素1~2次,同樣薄施10粒,竹簽撬開土壤,放入肥料,細土覆蓋,深度以不見肥料為宜,埋在距苗木根部3cm處的土中。一年后隨著樹體的增大,適當加大施肥量,根據天氣舉行實時澆水,促進苗木生長。
3.6 移植密度
合理密植是培育優質苗木的基本條件,當苗木移植1年后,均勻高度在50cm左右,此時要舉行株行距調整,株行距應為1.2m×1.2m,即6960株/hm 當相鄰植株的枝條相接時,應再次調整株行距,隔株移植,保持3480株/hm2。
3.7 定冠、修剪
修剪時間為秋末至次年頭春前,此間樹體蒸騰小,對苗木生長影響不大。枝剪要厲害,保持切口平滑,修枝后在樹冠下及修剪口周圍容易萌發小枝條,是球體的雛形。修枝工作與病蟲害防治相結合,病害枝和有蟲癭的枝條要徹底剪除,并實時清除苗圃集中銷毀。
3.8 出圃管理
海桐從種子育苗開始,經過2.5~3.0年的苗圃地培育,已到達成苗標準,即冠幅1.2m左右,樹冠成球形狀。起苗時帶著移植袋大土球,并用繩索收捆,以防折斷枝條,運至栽植地點,若苗木銷售到外地,應對苗木舉行檢疫,填寫苗木產地標簽,隨苗木一同到達。
3.9 病蟲害防治
海桐抗性強,在苗期未發現大的病蟲害,偶有吹棉蚧為害,用20%樂果500~800倍液,在幼蟲盛發階段,延續噴霧2~3次,效果顯著。但本著預防為主的原則,曾用過0.5%的波爾多液噴施苗木基部,降低苗木發病率。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措施的加速,人們對園林景觀多樣性的渴求,造型植物在園林綠化中應用日益普遍,使用大規格造型苗木,栽植效果立竿見影,快速施展較佳綠化成果和美化效果,倍受市場青睞,提高了苗木的附加值,已成為苗木產業生長的新趨勢和創新積極偏向。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63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