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果園綠肥、優質養蜂蜜源植物、牧草-----光葉紫花苕
1生物學特征
2播種地選擇
在一年一熟,復種指數低,對大季作物影響較小地區,選擇排灌利便,透風良好,無多枝葉喬灌木和高峻修建物遮陽,土層深厚,肥力適中,雜草較少,土壤p H5.0~8.5,相對集中連片地段作為原種生產田。因紫花苕屬異花授粉植物,為了防止不同品種或近緣種之間的混雜,原種生產地要求近3年內未種過紫花苕。隔離帶的寬度應保證較低程度的品種雜交,防止生產出的種子發生混雜,隔離距離應大于或即是200 m。
3播種期與播種
在海拔1400 m以下地區7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海拔1400 m以上地區7月下旬至8月下旬播種。優良種子應籽粒豐滿,純凈度在98%以上,發芽率在90%以上,播種前曬種1~2天,首次種植土地應對種子舉行根瘤菌接種和丸衣化處理。播種量:有澆灌條件15~22.5 kg /hm2,無澆灌條件22.5~45 kg/hm2。播種時施入廄肥15000~22500 kg / hm2或磷鉀復合肥375~750 kg/hm2。如利用種植玉米、稻谷、烤煙等還未收獲的作物土地播種,應將土地內雜草拔除清潔,除雜歷程還可到達松散土壤作用,對于板結嚴重土壤,在播種前應用鋤具舉行松土,播種時間在除雜或鋤具松土12小時內舉行,播種方式多為撒播;如采取曠地播種,應提前2~3周使用除草劑除掉雜草后松土、平整,松土深度10~20 cm,將大塊泥塊破碎,較大泥塊的直徑應小于10 cm,穴播、撒播、條播均可,條播行距40~50 cm,開溝深度3~4 cm,覆土深度1~2 cm。
4田間管理
4.1澆灌由于播種季節溫度較高,土壤水分蒸發快,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需要足夠的水分,水分不足將導致種子不能發芽或發芽率較低,幼苗纖細,成活率差甚至不能成活。因此,在播種21天內,應根據土壤墑情適時澆灌,保持苗床有較好的土壤濕度,以促進種子萌發和保護幼苗生長。結莢期合理控制土壤墑情,可促進種子成熟和提高種子質量。
4.2補播間苗正常情況下,播種后5~7天幼苗即可出土生長。若水分缺乏,溫渡過高,土壤嚴重板結,種子純凈度與發芽率達不到要求,播種不均勻等多重因素影響,均可造成缺苗,在播種后20天左右應對缺苗嚴重地塊舉行補播。播種后40~60天對出苗特別麋集地塊舉行適當間苗,以降低密度,保證植株有足夠的生長空間。
4.3除雜去劣
與病蟲害防治在苗期間苗同時采取人工或化學方式舉行雜草防除,隨時注重清除檢疫性雜草,開花期和成熟期舉行雜、劣、病株拔除并運出田外舉行無害化處理。重要病蟲害有白粉病、葉斑病、蚜蟲、棉鈴蟲、薊馬、豆莢螟等,帶毒的蚜蟲能傳播病毒病,可能造成無收獲,應加強田間監測與管理,適時防治。采取化學除草劑和選用藥劑應相符GB4285要求。
4.4支架因紫花苕莖中空,莖稈柔軟,匍匐蔓生性強,如植株密渡過高或土壤濕渡過大,均可引起大量倒伏,導致草層內空氣流通不暢,光互助用削弱,進而造成下部莖葉腐爛,大量花葉掉落與不孕。使用支架可以施展紫花苕攀緣生長的特征,拓展植株向上生長空間,削減匍匐和蔭蔽,增添透風與光照,降低土壤濕度,縮短結莢部位與地面的距離,促進生殖生 長,從 而 提 高 種 子 產 量,在 年 均 降 水 量1100 mm以上地區和3—6月降水較多月份,其作用尤為突出。支架有人工支架和作物秸稈支架2種。(1)人工支架是獲取高額產量的重要手段。方式是用喬灌木枝條、細小毛竹、竹片等具有一定硬度且取用利便的物體為支架材料,盡管保留支架材料分枝,以便于植株攀緣。規格:喬灌木枝條、細小毛竹較大頭直徑不小于1 cm,長150~200 cm;竹片寬1~2 cm,厚0.2~0.5 cm,長300~400 cm。使用時用刀具將喬灌木枝條較大頭削成圓錐形或平契形,細小毛竹較大頭和竹片兩頭削成平契形,將削尖處用力插入種子地中,插入深度10~20 cm,使枝條和毛竹與地面垂直,向上直立,竹片呈“n”形,1塊竹片相當于2根支架,密度30000~60000根/hm2。植株密度:肥沃土壤20000~40000株/hm2,中下等土壤40000~120000株/ hm2。適宜的支架時間為紫花苕營養生長期,較遲在初花期前,再晚將降低甚至失去支架作用。(2)秸稈支架就是利用作物秸稈作為紫花苕的攀緣物,從而到達削減植株倒伏的目的。一是不收獲紫花苕播種昔時土地中具有一定高度和硬度的玉米、烤煙等秸稈,將其作為翌年紫花苕的支架。二是與紫花苕同步或推遲50~90天播種小麥、油菜等莖稈具有一定高硬度和成熟期與紫花苕種子靠近的糧油作物為支架,適當控制播種量,將播種量壓縮到單播量的50%~70%,并以條播、穴播為主,條播可播種兩行糧油作物,一行紫花苕或一樣一行播種,可以實現糧草雙豐收。如種植紫花苕的土地
邊緣土坎高度跨越120 cm,則土坎可以作為土地邊緣紫花苕的支架,由人工分引土地邊緣紫花苕植株攀緣。
4.5刈割與追肥刈割是防止植株倒伏、花葉掉落和下層腐爛以及刺激分枝的有用措施之一,應視支架種類、降水量、土壤肥力、透風透光等因素詳細確定。通常情況下,使用人工支架不宜刈割;作物秸稈支架,在降水量較少、陽光足夠、透風透氣好、中下品級肥力土壤可不刈割;不用支架,土地肥沃、降水量較高地區,必須刈割。適宜刈割時間在播種出苗后100~130天舉行,較晚不能遲于播種翌年1月尾。留茬高度4~6 cm。貴州赫章縣可樂、威奢等地農戶選擇肥力適中、排灌利便、陽光足夠土地種植,不用支架,僅采取刈割措施,也可有用削減倒伏。刈割后,對植株弱小地塊應適當追施磷、鉀肥或復合肥75~150 kg / hm2。始花期適量在植株根外(葉面)噴灑硼、鉬等微肥,可提高種子產量。
5作物播種
紫花苕種子成熟期為播種翌年5—6月。為挖掘土地潛力,提高復種指數,增添農田收入,大多地區都要于3月中旬至4月下旬在紫花苕土地中播種(種植)玉米、烤煙等糧食或經濟作物。為了削減播種對植株的損壞,不宜采取機耕或牛耕,只適于人工穴播,且所種作物的第1次松土也應在紫花苕種子收獲后舉行。
效果應用展示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50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