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拉丁學名:Macrosiphum roswomm Zhang,屬同翅目蚜科。
為害作物:月季 薔薇 白蘭 十姊妹等薔薇屬植物
分布地區:吉林、遼寧、北京、河北、山西東、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貴州、四川等
為害癥狀:以成蟲、若蟲聚集于寄主植物的新梢、嫩葉、花梗和花蕾上刺吸危害。植物受害后,枝梢生長緩慢,花蕾和幼葉不易舒展,花朵變小,而且誘發煤污病,使枝葉變黑,嚴重影響了觀賞價值。
形態特征:無翅孤雌蚜 體長4.2mm,寬1.4mm,長橢圓形。頭部淺綠色至土黃色,胸、腹部草綠色有時紅色。觸角淺色,各節間處灰玄色。喙第3-5節及腹管玄色。足腿節與脛節端部及跗節玄色。尾片、尾板淺色,刺突玄色。節間斑灰褐色。體表滑膩。緣瘤小圓形,位于前胸及腹部第2-5節。體背毛短、頂鈍,腹面多長而尖的毛,長為背毛長的約3倍。頭頂中額一對,額瘤各側生2-3根毛。中額微隆,額瘤隆起外傾,呈淺"W"形;觸角細長,長3.9mm,第三節滑膩,有6 -12個小圓形次生感受圈,分布于基部1/4的外緣;其它節上有瓦狀紋。喙粗大,多毛,達中足基節。腹部第7、8腹節后頭及腹面有顯著瓦紋。腹管長圓筒形,端部1/8-1/6有網紋,別的有瓦紋,長為尾片長的2.5倍。尾片長圓錐形,外面有小圓形突起組成的橫紋,有曲毛7-9根。尾板末尾圓形,有14~20根毛。有翅孤雌蚜體長3.5mm,寬1.3mm 。草綠色,中胸土黃色或暗紅色。腹部各節有中斑、側斑、緣斑,第8節有一大寬橫帶斑。觸角、喙端節、足后腿節端部1/2、脛節、跗節、腹管玄色至深褐色,尾片、尾板及其他附肢灰褐色。節間斑較顯著,褐色。觸角長2.8mm ;第3節有圓形感受圈40-45個,分布全節排列重疊。喙達中足基節之間。翅脈正常。腹管為尾片的2倍,端部1/5-1/4有網紋。尾片長圓錐形,中部縮短,端部稍內凹,有長毛9-11根。尾板饅頭形,有毛14-16根。其他特征與無翅孤雌蚜相似。初孵若蚜體長約1.Omm左右,初孵出時白綠色,漸變為淡黃綠色。
發生特點:年發生10-20代,冬季在溫室內可繼續繁殖為害。在北方以卵在寄主植物的芽間越冬;在南方以成蚜、若蚜在梢上越冬。3月開始危害,4月中旬蟲口密度劇增,5-6月間為危害盛期。7-8月高溫期對該蚜不適宜,蟲口密度下降。9-10月蟲口數目又上升為危害的又一盛期。10月下旬進入越冬期。南方2月開始活動,6月上、中旬為發生盛期,8月下旬至11月間為又一盛發期,12月越冬期;天氣干燥,氣溫適宜,均勻氣溫在20℃ 左右,是大發生的有利因素。
防治方式:(1)在寄主植物休眠期,噴灑3-5波美度石硫合劑。(2)在發生期噴灑50%滅蚜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25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3)盆栽植物可根埋15%鐵滅克顆粒劑2 -4g(根據盆大小決議用藥量)或8%氧化樂果顆粒劑。施藥后覆土澆水。(4)保護利用天敵。
常用藥劑: 溴氰菊酯 吡蟲啉 氧化樂果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46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