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癥狀】從樹干基部或根莖上開始顯示癥狀,受害處長出癌瘤,其形狀大小紛歧,疊生或串生。初期,小瘤為灰白色或肉色,質地柔軟,外面滑膩,后逐漸增大,呈不規則塊狀,變為褐色至深褐色,質地堅硬,外面粗拙,并有龜裂,外皮常脫落,露出許多突起的小木瘤,影響植株的生長。嚴重時,導致樹干死亡。
【病原】agrobaterium tumefaciens(smith & towns.)conn,由細菌農桿菌屬的根癌土壤桿菌引起的,菌體短桿狀,有莢膜,周生或側生鞭毛1-4根,草蘭氏染色陰性。
【發生紀律】病菌隨癌瘤存活在土壤中的病殘體上,病殘體在土壤上可以存活一年以上,二年內沒有侵染時機,便失去活力。在林中病菌經澆灌水、雨水和根部害蟲傳播,靠苗木和種條舉行遠距離傳播,病菌從傷口入侵,在寄主的薄壁細胞中繁殖,其致病因子ti質粒部門整合到寄主細胞的dna上,刺激細胞盤據、組織增生,致使皮層細胞迅速大量增殖,發生癌瘤。細菌生長的較適溫度為25-29℃,較低為10℃,較高為34℃。較適ph值為7.3,在偏堿性的砂壤土中發病較重。土壤濕度大易發病。苗木根部傷口多有利于病害的發生。雄株發病重,雌株發病輕,根蘗苗發病輕。病菌入侵后,經數周或1年以上可出現癥狀。
【防治方式】(1)嚴格檢疫,阻止從有病的苗圃引進苗木,發現病苗實時銷毀。
(2)選擇無病區設立苗圃,培育無病健苗。如苗圃已發生根癌病,需與非寄主植物舉行3年以上的輪作,損壞土壤中病殘體的寄生環境,降低病菌的發生。
(3)種植前,苗根浸蘸無毒放射形農桿菌的懸浮液或泥漿。或在500-2000ppm的鏈霉素液中浸泡30分鐘,用水沖洗清潔,然后栽植。育苗前對苗床用氯化苦熏蒸消毒。
(4)化學防治 根冠或地上部有根瘤,可先用刀切除,再用1000單元的農用鏈霉素或土霉素舉行傷口消毒。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43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