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一、為害癥狀:又稱根腐病、根頸腐爛病。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一般花期受害重。發病初期地上部失水卷曲,爾后萎蔫,易拔起,受害根變軟,水漬狀,變褐腐爛,皮層脫落,露出變色的中柱,具霉腥味。植株變為紫紅色。濕度大時,病部外面長出希罕的白霉,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二、病原菌形態特征: 病原為Phytophthora cryptogea Pethybridge & Lafferty,P.cactorum(Leb.et Cohn)Schroter.屬卵菌。隱地疫霉孢囊梗長;孢子囊內層出,卵圓形、長橢圓形或倒洋梨形,無乳突,頂端鈍圓,大小40-81×23-43(微米),長寬比1.8 。雄器底位,藏卵器穿雄生,卵孢子黃色,球形。惡疫霉在培育基上菌落白色,棉絮狀,菌絲五色、無隔膜、有分枝;孢子囊梗無色,無隔膜,五分枝,寬4-5微米,其上著生一個孢子囊;孢子囊卵圓形至橢圓形,頂生,有短梗,成熟后脫落,頂端具顯著乳狀突起,大小32-54×19-30(微米),萌發后發生的多個游動孢子;有的孢子囊也可直接萌發發生芽管侵入;藏卵器球形,五色至淺黃色,膜薄,大小、28-32微米。病菌生長溫限10-32℃;25℃菌絲生長最快,適應pH3.5~11.5,最適為pH6,pH3、pHl2菌絲不能生長。該菌50℃經20分鐘和45℃經40分鐘致死。
三、發病特點:病菌以卵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借雨水飛濺傳到寄主上,該菌從近地面的莖基部侵染,向下延伸到根部。也可由無性繁殖質料傳播。在南方田間周年可見萎蔫病株,珠海春、夏、秋三季,氣溫20-30℃,田間積水或濕度大、降雨或臺風侵襲發病重。盛夏塑料棚中氣溫高于35℃,發病輕,珠海冬季月均溫高于10℃,棚中濕度高也見發病。該菌在5-33℃范圍內均可生長,生長適溫為25-30℃其它地區梅雨季節,排水不良的低洼處常見形成大量白色綿毛狀霉,發生大量菌絲和孢子囊,借風雨傳播,造成該病大盛行。發病后期病菌又發生出卵孢子越冬。品種間抗病性不同顯著。"雞蛋黃"、"粉色"兩品種發病重,抗性差。
四、防治方式
(1)我國將該病列人進境植物檢疫潛在危險性病、蟲、雜草名錄,現在國內僅分布在浙江、廣東、臺灣等省,其它地區應防止隱地疫霉隨種苗引進、調運傳人,建議從無病地區引進種苗或組織培育種苗。
(2)選用抗病品種。
(3)全心養護。秋末冬初實時清除病落葉,集中銷毀。
(4)發病重地區提倡采取高畦或起壟栽植,有條件的采取避雨種植法,雨后實時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5)發病頻率高的棚室土壤應舉行消毒,殺死越冬的卵孢子。
(6)發病前開始噴灑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2%杜邦克露或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對上述殺菌劑發生抗藥性的地區可改用60%滅克(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900倍液。該菌易發生抗藥性,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殺菌劑要輪換和交替使用方可奏效。
五、常用藥劑: 殺毒礬 杜邦克露 霜脲錳鋅
六、最新特效藥劑:噴克菌、阿米西達、醚菌酯等。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41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