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懸鈴木是現在我國許多城市街道綠化、廠區綠化的常用樹種。但由于植栽時選擇苗木不整齊,只求植裁成活率,忽視中后期整形修剪管理,使懸鈴木樹姿的特點未能充分體現,造成樹形層次不齊的現象,很影響美觀。本文重要解說懸鈴木不同階段修剪的方式及技巧。
苗圃內的修剪方式及技巧
在苗圃中整形修剪必須在苗木合理的間距下方可舉行。昔時株高到達2.5~3.5米時,待秋后或早春按“隔行去行,隔株去株,留大去小,保強去弱”的原則定苗,使留苗行距到達1.2x1.2米。第二年繼續生長,冬季定干,在對高3.5~4.0米處去梢,將分枝點以下主干上的側枝剪去。第三年待苗木萌芽后,選留3~5個分支點周圍分布均勻、與主干成45°左右夾角、生長粗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別的分批剪去。冬季主枝留50~80厘米短截,剪口芽留在側面,盡管使其處于統一程度面上,翌春萌發后各選留2個3級側枝斜向生長,形成“3股6杈12枝”的造型,經以上3至4年培育的大苗胸徑在7至8厘米以上,已初具杯狀冠型,相符行道樹標準,即可出圃。
植載后修剪的方式及技巧
林狀行道樹栽植后,4~5年內應繼續修剪,方式與苗期相同,直至樹冠具備4~5級側枝時為止。以后每年休眠期對昔時生枝條短截,保留15~20厘米,稱小轉頭,使萌條位置逐年提高,當枝條頂端將觸及線路時,應回縮降低高度,稱大轉頭。大小轉頭交替舉行,使樹冠維持在一定高度。
其他情況下的修剪方式及技巧
如果苗木出圃定植時未形成杯狀樹冠,栽植后再造型,可將定植后的苗木按理想高度定干,等萌發后留3支分布均勻、生長粗壯的枝條作為主枝,冬季短截,以后也按上述修剪方式舉行。
如果道路不是很寬,上方又無電線通過,可采取開心型樹冠。在栽植定干后,選留4~6根主枝,每年冬季短截后,選留1個略向斜上方生長的枝條作為主枝延伸枝,使樹冠逐年上升,即可形成橢圓形內膛中空的冠形。修剪時應強枝弱剪,弱枝強剪,使樹冠平衡生長。
另外,懸鈴木除作為行道樹栽植外,還可作為庭蔭樹、孤植樹。作為庭蔭樹、孤植樹栽植時、以自然冠形修剪為宜。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2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