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市區某大型花鳥市場內的一個約200多平方米的盆景園里,三行十幾米長的展臺上錯落陳列著大小盆景200多盆,五針松、映山紅、三角楓、雀梅……幾十個品類,盆盆獨具匠心、神韻各異,猶如“無聲的詩”、“立體的畫”,令人贊嘆。創作出它們的是這個庭院的主人,雍繼春,癡迷盆景制作40余年。
見到雍繼春時,他正在園子里幫一位朋友制作一棵板松盆景,見記者好奇就邊忙在世手里的活,邊跟記者聊起盆景制作的要領,“我手上盤的這棵盆景,看似是在隨意修剪,實在是在給這棵板松舉行疏剪,下剪時一定要穩重,用行話來說就是寧少勿多,寧長勿短,少剪多留,這是為構想及制作時的不慎留有余地,等造型定局后再作進一步加工定型,否則修剪太過效果就無法挽回了”。
雍繼春今年62歲,退休之前在紡織廠負責機械維修方面的工作,而盆景一直是他割舍不了的一大興趣。“盆景是一門造型藝術,其養、修、定型檢驗一個盆景興趣者的定力和傳統修養,一樣平凡人還真養不好盆景,能將盆景藝術玩得爐火純青那絕對不是一日之功”。
“盆景制作要未做意在先,構想在前做在后,在制作中進一步完善構想,較隱諱急功近利。就拿這棵板松來說,從觀測構想,疏剪打理,攀枝造型,養護施肥,階段定型,完成這些歷程就至少要五年時間,盆景才初露雛形。以是,許多玩盆景的人都說盆景是一門鐫刻時光的藝術。”雍繼春口中的敘述不急不緩,與手中落剪的一定到達平等。
培植盆景需要投入,才能到達與對象之間殺青默契,讓眼中的對象和手中的鉸剪合一。
“一些在別人眼中看來絕不起眼的樹根,我都市看成瑰寶,細細琢磨如何嫁接到盆景中,對它重新定型,長成我心里對它設定的造型。”從40多年前開始接觸盆景,雍繼春便癡癡地喜歡上了它。“我這小我私人不善言談,沒什么興趣,喝酒打牌都不沾,唯獨對花花卉草情有獨鐘。我年輕時,二十明年有時接觸到了盆景,以為養著好玩,并沒有什么對傳統園藝美感的熟悉,時間久了,就對這樣草木生出了情緒,你把它們打理得清新雅致,它們回報你心曠神怡,自己也以為身心愉悅。這也許是養盆景較大的收獲,記得當時我買的第一盆盆景是雀梅,價格不高,但我一直把它種養在我的家中,小心呵護,就像對孩子一樣瑰寶著,現在依然生氣勃勃”。
從開始的不懂到逐漸生長為受圈內人認可的盆景制作藝人,雍繼春經過近40多年時間的學習試探,積累了深厚的盆景培育功底。也影響了一大批人成為盆景興趣者。天氣晴好時,他的盆景園里就會迎來一批批旅行盆景、學習制作身手的興趣者,另有一些盆景發燒友,雍繼春總是耐心解說養護要領,帶領大家觀摩修剪身手,由于他的無保留,但凡初學興趣者在遇到難題時都市想到找雍繼春脫手,有的就直接把自己的問題盆景搬來讓雍繼春重塑,老爺子也不推諉。
盆景身手是一門活的藝術,為了更好地磨煉盆景身手,雍繼春做了大量關于種栽植物習性的作業、從字畫等其他藝術中尋求盆景靈感、堅持訂閱報刊坦蕩眼界,多年來一直保持與外地盆景協會、偕行間的交流探討。他也會帶著自己的作品在各種盆景展會上亮相,一些自滿作品還引來外地買家出高價購置,雖有人高價求購,但雍繼春卻難以割舍。
現在的雍繼春將所有精神都放在了盆景培育和制作上,單是擺放在盆景園里的就有300多盆,“做盆景很難,要耐勞耐勞,更要在提高盆景的審美上不停學習,但不管多耗時費體力,我都市做下去。”雍繼春說,瀏覽這些盆景心靈會平和、愉悅,這就是他的自在人生。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24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