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名稱:連翹
種別:清熱藥
拼音:LIAN QIAO
拉丁:Fructus Forsythiae
別名:旱連子、大翹子、空殼
藥用部位:果實
藥材性狀:本品呈長卵形至卵形,稍扁,長1.5~2.5cm,直徑0.5~1.3cm。外面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多數凸起的小黑點,兩面各有1條顯著的縱溝。頂端銳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脫落。
產地:東北、華北、長江流域
采收加工:秋季果實初熟尚帶綠色時采收。除去雜質,蒸熟,曬干,習稱“青翹”;果實熟透時采收,曬干,除去雜質,習稱“老翹”。
連翹的成果與作用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散風熱。
1.清熱解毒(瘡癰腫毒)用治瘡癰紅腫熱痛,常與蒲公英、金銀花等藥同用。用治瘡瘍紅腫潰爛、膿出不暢者,則與清熱排膿之天花粉、皂角刺等同用;用治熱邪內陷心包,高熱、焦躁、神昏等癥時,常與蓮子心、竹葉卷心配伍為用,如清宮湯。本品解毒功用頗佳,善于清瀉心火,民間有“瘡家圣藥”之稱。
2.疏散風熱(風熱表證,溫病初起)用治外感風熱或溫病初起所致的頭痛發燒、口渴、咽痛,常與金銀花相須為用,亦可用治溫熱病衛、氣、營、血各個階段的多種證候,如主治風熱表證的銀翹散、主治營分證的清營湯。本品功用與金銀花極相似。
3.消腫散結(瘰疬、痰核)用治痰火郁結所致的瘰疬、痰核等,常與夏枯草、浙貝母等同用。本品散結功用頗佳。
4.清熱利尿(熱淋澀痛)用治濕熱壅滯所致的小便晦氣或淋漓澀痛等,多與車前子、竹葉等藥配伍為用。
連翹主治主治溫熱、丹毒、瘰疬、癰瘡腫毒、急性腎炎、熱淋、斑疹、癰瘍腫毒等癥。
為治療熱病和瘡癰的重要藥物,素有“瘡家圣藥”之稱。用于外感風熱、急性熱病初起之煩熱神昏、癰腫瘡毒、瘰疬、痰核、喉痹、熱淋尿閉、血熱出血等。上呼吸道感染、傷風發燒、肺膿腫、頸淋逢迎核、皮膚感染、急性腎炎、急性感染性肝炎等常配伍用之。
連翹禁忌脾胃虛弱,氣虛發燒,癰疽已潰、膿稀色淡者忌服。
連翹一般用法一般用法:5~12g;用水煎服,或入丸,散。
1、代茶飲
連翹、牛蒡子各9g,荊芥5g,牛蒡子、連翹、荊芥共裝入紗布袋,加水適量,水煎取汁,加砂糖調味。代茶飲。清熱解毒。
2、水煎
連翹、菊花各12g,甘草5g。以上中藥加水適量煮20分鐘。治小兒腦膜炎。
3、煎服
連翹、野菊花各10g,蒲公英20g,王不留行6g。用水煎服,治乳腺炎。
連翹選方1.清熱解毒
連翹、牛蒡子各9g,荊芥5g,砂糖適量。牛蒡子、連翹、荊芥共裝入紗布袋內,加水適量,水煎,取汁,加入適量砂糖調味。代茶飲,逐日1劑。
2.冶小兒一切熱
連翹、防風、炙甘草、山梔子各平分。將以上4味中藥研成細末,每服10g,水煎,去渣,溫服。
3.帶狀皰疹
大青葉9g,連翹、金銀花、茯苓皮、馬齒莧各15g,薏苡仁20g,丹參、貫眾、柴胡、黃芩、延胡索各10g,甘草6g。逐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4.治小兒腦膜炎
連翹、菊花各12g,甘草5g。以上中藥加水適量煮20分鐘,逐日1劑。對腦膜炎,特別是小兒腦膜炎早期有一定治療作用。
5.治乳腺炎
連翹、野菊花各15g,蒲公英30g,王不留行9g。水煎服,逐日1劑。
6.止嘔
連翹20g,逐日1劑,濃煎,少量頻服。張忍用治吐逆患者,有特效。
7.便秘
連翹20~30g,以水煎后,當茶水飲服,兒童可酌加少量白糖攪勻。共治療68例患者,所有獲愈。
8.風熱蘊結所致咽喉紅腫疼痛
金銀花、連翹、馬勃各6~10g,薄荷2~5g,生石膏(先煎)10~30g,大黃1~5g,黃芩、菊花各3~6g,甘草1~3g。逐日1劑,水煎服。
9.治溫病初起、發燒、微惡風寒,頭痛口渴
連翹、金銀花各30g,苦桔梗、薄荷、牛蒡子各18g,竹葉、荊芥各12g,淡豆豉、甘草各15g。將以上9味中藥研成細末,每服18g,鮮葦根湯煎服。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1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