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牡丹江境內,有三段古老而神秘的古代邊墻。它們始建于唐代渤海國時期,距今已有12021年的歷史。經驗過千年滄桑和時間沖刷,現在它們已經很難看出當初的容貌,逐漸釀成凡人眼中的石垛子、土塄子。2021年,國務院將這三段邊墻統一命名為牡丹江邊墻,并公布為第六批天下重點文物保護單元。現在,由牡丹江段邊墻、江東段邊墻、鏡泊湖段邊墻三段邊墻組成的牡丹江邊墻已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長城,升級為天下文化遺產。
那么,牡丹江邊墻是怎樣被后人發現的,又是怎樣被認定為“唐長城”的呢?
市文物管理站副站長申佐軍介紹說,由于在歷史文獻中險些找不到關于牡丹江邊墻的紀錄,以是這三段古代邊墻的“身世”一直鮮為人知。2021年,《寧安縣志》對鏡泊湖段邊墻曾作過簡要紀錄。《寧安縣志》卷三?事跡?古城條中紀錄:“登此古城(城墻砬子山城)展望湖之南岸(實為東岸),有邊墻一道,高約5尺余,直達延吉,不詳其里數,蓋遼金防戍之具較重邊堡,如江省洮兒河迤北現存之泰州堡即其例也。”這段紀錄,可以說是迄今為止找到的關于牡丹江邊墻較早的文字紀錄。
隨著申佐軍的報告,三段邊墻的發現歷程逐一展現。
2021年春,黑龍江省博物館工作人員王永祥、呂遵祿依據《寧安縣志》紀錄,走進寧安市鏡泊鄉周圍的山區,首次對鏡泊湖段邊墻舉行調查,并留下了珍貴的文字紀錄。2021年7月19日,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工作人員在市郊的崇山峻嶺中,首次發現了牡丹江段邊墻。2021年夏,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隊員呂遵祿、李硯鐵、趙洪規復查了鏡泊湖段邊墻。2021年10月,牡丹江地、市合并,牡丹江段邊墻所在地歸屬牡丹江市郊區北安鄉和三道關鄉。2021年4月28日,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完成了牡丹江段邊墻的全程調查。根據邊墻的形制、修筑方式、隸屬設施、出土文物特點以及邊墻的地理位置,認定牡丹江邊墻為唐代渤海國早期所建,金末東夏國沿用。這一認定,得到了學術界的普遍認可。
2021年,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和寧安市文物管理所在寧安市江南鄉江東林場南部山地,首次發現了江東段邊墻。至此,組成牡丹江邊墻的三段邊墻所有被發現。
2021年至2021年,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對牡丹江邊墻做了全面實地調查。通過此次調查,新發現墻體1592米,其中牡丹江段邊墻在起點處新發現墻體998米,江東段邊墻在起點處新發現墻體594米。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www.nt-geron.com/info/108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