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楊之鄉”偃師市邙嶺鄉省莊村介紹
發布時間:2024-03-18 05:00:48 編輯:
潤博園林 人氣:
在偃師北邊有這樣一個村子,這里上半年沒有栽植小麥下半年也沒有栽植玉米,可一年四季任何時候到了這里四處都是一片綠油油的,這種現象在當地一點也不讓人感應新鮮,為什么呢?由于這里是號稱“中國黃楊之鄉”的偃師市邙嶺鄉省莊村。
邙嶺鄉省莊村,地處邙山陵,該地區黃土質地,壤土結構,全村4100口人,5600畝耕地,年降雨量530mm,且重要集中在7、8月份,蒸發量大,素有“十年九旱”之稱,屬典型的丘陵旱作區,村里栽植糧食作物全是“靠天收”效益很低。根據村里的這些現真相形,邙嶺鄉省莊村成立“一村一品”生長思路,通過對村里土地、天氣等資本舉行負責分解,決議把黃楊栽植作為該村主導產業舉行大力生長。通過引進黃楊新品種,成立花木協會推廣新技術,使黃楊栽植快速生長,現在黃楊栽植已成為全村老國民較重要的經濟來源。
據省莊村支部書記底干渠介紹,省莊村以前資本匱乏、土壤貧瘠、地域偏僻,該村2021年引進黃楊,早先,由于缺乏技術和統一組織,栽植效益差,群眾并沒有得到太大的實惠,黃楊栽植一度生長緩慢。隨著我市延續出臺的激勵產業化生長的獎勵政策,省莊村黨支部積極相應,實施“一村一品”戰略,采取多樣措施,提高群眾的栽植技術。該村首先與省農科院、河南農業大學、洛陽林科所取得聯系,成立了長期技術互助關系,為黃楊栽植提供壯大的技術支持;該村開展農民夜校,每月定期舉行兩次栽植技術培訓班和技術交流會,栽植戶在一起教授栽植技術,交流栽植經驗;約請林業專家作為常年技術照料,深入田間地頭,指導栽植修剪,在栽植戶當中成立科技樹模戶,樹立科技推廣樣板,舉行典型樹模。通過這些措施,農戶的栽植技術得到了有用的提高培育了一批栽植技術能手,解決了新品種的引進、樹模、技術創新、推廣等一系列問題,技術有了保障,剩下的就是銷售了,在這個數字化期間,省莊村也不甘落伍,意識到了信息化對農業產業化的重要作用,省莊村籌資8000余元在中心電視臺《金土地》欄目制作黃楊專題片;2021年省莊村栽植大戶采取股份制互助形式,投資5萬元成立了天下黃楊信息交流、服務、銷售品臺――“中國黃楊網”;省莊村又投入大量資金制作黃楊郵資封,利用郵政系統將信息轉到達天下各地,通過這些宣傳,使黃楊銷路倍增,效益翻番,現在,只要有黃楊的需求,客戶首先想到的就是邙嶺鄉省莊。
現在,該村黃楊栽植面積由原來的1000畝增添到7300多畝,由于收益大,該村所有的耕地都種上了黃楊、大葉楊、雀舌黃楊、瓜子黃楊、獨桿黃楊及各種造型黃楊和其他苗木,本村的耕地用完了,就到鄰村去租地種黃楊苗木。現在,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也由2300元增添到了7000元,較糧食高出6―8倍,僅栽植黃楊人均純收入達5000元以上,黃楊銷售收入占村里經濟收入的75%,現在在省莊村的輻射動員下,邙嶺鄉2000農戶栽植黃楊15000畝,使邙嶺鄉成為天下較大的黃楊產銷基地,年銷售額近億元,占我國銷售市場的85%,被譽為“中國黃楊之鄉”。

廣東翁源獲“中國蘭花之鄉”稱謂
“中國蘭花之鄉”翁源五千畝制品蘭預訂一空
咸安、清流――“中國桂花之鄉”應該花落誰家
“花卉之鄉”贏家眾多香港寶石投資肥西苗木
"中國花木之鄉"山東青州百花爭艷
臨沂欲建“中國海棠之鄉”
廊坊固安獲名“中國花木之鄉”
“中國茉莉之鄉”茉莉花茶被確定為奧運食物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8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