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草坪第一村:錢長村
發布時間:2024-03-15 19:12:48 編輯:
潤博園林 人氣:
“以草為業,生長特色產業,以草為媒,廣交天下朋友”一走近園區就看到這條醒目的口號。最近,記者走訪了位于如皋如城鎮的錢長村,“現在全村家家都種草皮,不種糧,畝產值1萬以上,比種糧合算。”走進錢長村委會,張主任熱情的對記者介紹起來。 錢長村位于如皋如城鎮的西南角,是當地聞名的無糧村,全村共有土地近5000畝,栽植 草坪3000多畝,栽植百慕大、 馬尼拉、 高羊茅、 黑麥草等十幾個品種,有“江蘇草坪第一村”的稱謂。

十年前的經濟落伍村 誰都不知道,錢長村十年前照樣經濟落伍的村子,根據張主任的引薦,我們見到了村里有代表性的一位村民。剛見到蔣春梅女士的時候,伉儷二人正一起給自家的園區澆水,“這塊地已經割掉一茬了,去掉人工費、裝車費、農藥費等,每畝有8000左右的收入。”蔣女士樂呵呵的告訴記者。問及 行情,張主任和蔣女士平等表示“今年的行情不錯,去年一剛剛1塊8毛,今年能到達3塊5,3塊6,說官方點是‘形式大好’。”說到這里,蔣女士開心地笑了起來。“以前大家都是種糧食,家用都是靠勞力外出打工,收入少。現在條件好太多了。” 蔣春梅指著自家平地而起的小樓房回憶起以前的生活。 蔣春梅是錢長村的普通農戶之一,十年前丈夫照樣外出打工掙錢,自己在家做農活帶孩子,伉儷聚多離少。村里有人拔掉莊稼種上草開始發家,后在村委會的組織之下,伉儷倆也承包了6畝半土地,除了很少的一部門種了 樹苗外,其他的所有都種上了草坪,“百慕大、馬尼拉比較好銷,栽植面積多,冷季型的有高羊茅、黑麥草,家里就2小我私人忙乎,沒有承包那么多地。”蔣春梅說道。“草坪第一村”來之不易 為了盡快脫掉貧困的帽子,村里先后成立了草坪研究所、草坪協會、草坪專業合作社等,請來了研究員,探討草坪增效的方式,根據每個品種的生長時期和生長特點,讓土地利用效率較大化,較后選用了混播的方式,“好比百慕大夏天是生長旺季,秋冬的時候就不生長,在秋天的時候就開始栽種秋冬季節也生長的高羊茅,這樣就制止了斷層,一年四季都有綠色,土地也得到合理的利用。”看到記者不解,張主任向記者注釋道。 除此之外,錢長村還注重引進優良的新品種,以“提質擴量,特色增效”的思路努力引進草坪先進技術,實施草坪品種的更新換代,如皋是個適合 花木草皮生長的好地方,占有了天時地利的優勢,沒有大的災難發生,錢長村人把握住了這一優勢,找時機擴大生產。村里土地重要,有不少村民就到鄰村去承包栽植,也動員了鄰村的經濟生長。 生長中同時也存在著問題 村里的銷售渠道照樣依賴 苗木經紀人,重要是賣給“二老板”,低買高賣出去,從中賺錢,這樣一部門利潤就被支解出去,農民得不到更多的利潤。由于土地規模的限制,記者看到,同批次的草皮質量也有不同,這也是今后的生長中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7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