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作為經濟大省,江蘇以占天下1.06%的國土面積,承載著占天下6%的人口和10%的經濟總量。素有“一山二水七分田”之稱的江蘇是一個平原少林省份。綠色江蘇建設8年來,我省準期實現了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森林資本倍增”、“到2021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20%”的目的。
“這中心,全省的楊樹栽植和產業生長功不能沒。綠色江蘇建設開展以來,我省成片楊樹人造林面積天下第一,每年楊樹產材量天下第一,以楊樹為原材料的人造板產量和產值天下第一。”省林業局局長夏春勝說,“之以是能夠摘取這四項‘冠軍’,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親熱相關。”
資本小省打牢材料保障基礎
我省林業產值僅272億元,到去年底飆升到1559.8億元,其中,人造板產量2200萬立方米,產值達730多億元,天下每五塊人造板中,就有一塊是江蘇造的,而我省大多數人造板的原材料正是楊樹。
現在的蘇北地區,四處生長著高峻挺秀的楊樹,農村出現“日間不見房,夜晚不見光”的情景,鄉村都在綠樹掩映之中。正由于有近1400萬畝楊樹作為原材料支持,我省林業產業才出現飛速生長。一般來說,我省的速生楊樹10年就可成材。5年后,待前幾年栽植高峰的楊樹成熟時,如果每年按采伐100萬畝來算,就可發生1500萬到2000萬立方米的原材料,加上竹子等幫助材料,遵照現在的生產程度,我省自產的原材料基本可以滿足林業加工企業的需求。這對一個原本缺少森林資本的省份來說,是了不起的成就。
科技創新使楊樹“越砍越多”
外觀看上去沒什么不同的楊樹,著實千差萬別。為了有用防止大面積森林病蟲害的發生,我省選育了300多個無性系楊樹品種,其中蘇北地區主栽的優質楊樹品種有10多種——作為農田林網的楊樹,樹形筆直挺秀;速生豐產林,樹形橫展;沿海地區選種的是耐鹽堿楊樹……正由于因地制宜選種不同品種,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病蟲害傳播。多年來,我省沒有出現過大面積楊樹病蟲害暴發成災,這就是品種創新的效果。
栽植、加工技術創新,是我省楊樹“越砍越多”的重要驅動力。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從多年的實踐中總結出“挖大坑、栽大苗、放洪水”的經驗,并大面積推廣,這種栽種方式植根深厚,不與農作物爭表層土壤肥力。還發現了林下種養的多種模式,許多地方的成片楊樹林下,農民搞畜禽養殖,種耐陰藥用植物和食用菌,較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資本。南京林業大學發現的楊樹旋切加工技術,則解決了楊樹木質較軟、難成有用之材的困難,一層一層旋切下來的楊樹片,與其他木料和竹子復合后,可制成仿櫸木、仿橡木等多種高等木料。
蘇北地區每畝楊樹間伐的純收入達1000元,而每畝投入成本不到50元,投入產出比優于栽植其他一般作物,且占地多為房前屋后路邊河沿的隙地,因此,農民有較高的栽植努力性,險些所有隙地都被充分利用起來,形成楊樹“越砍越多”的良性循環。
管理創新激活種樹原動力
我省在國內率先探索改革平原農田防護林系統建設中林木栽植、管護、分配等管理機制。早在省政府就出臺《關于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堅持誰種樹誰得益的原則,對農田林網、河渠圩堤、荒山荒灘等造林地塊執行競價拍賣、招標承包、租賃經營、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的改革。全省進一步深化團體林權制度改革,將團體林地和林木通過家庭承包、均股均利等方式落實到農戶,既保證了農民享有林地收益,又有利于推進規模經營,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造林。現在的江蘇,真正做到了見縫插綠。
較具江蘇特色的,是森林采伐許可制度的改革。以前,江蘇與天下一樣,森林采伐采取的是許可證制度,且有許可限額。“我們推出了采伐立案制。”夏春勝說,除了對重點生態公益林仍然嚴格控制采伐以外,對于農民自留地和房前屋后所有的零星樹木,以及群眾因栽植業結構調整自覺營造的林木,執行自主經營、自主采伐,不納入限額管理。栽植者只要到林業部門立案即可采伐。別的省份劃定在采伐森林時,須繳納12%的育林基金,我省劃定較高繳納額度不跨越6%,且這部門育林基金在采伐者重新栽種樹苗時所有返還;不僅返還,而且給予植樹津貼。這一政策,使得農民和致力于植樹造林的企業可以高高興興地種樹,放心勇敢地砍樹。國家林業局賣力人對我省的這一做法予以高度評價,并指揮在天下逐步推廣。
“造林后津貼”也是我省獨創的綠化政策。為了防止年年栽樹、年年不見樹的情況出現,我省調整了天下通行的上半年發給植樹津貼的做法,改為在每年10月經驗收及格后再給予津貼。這一政策調整,加上強有力的行政推動、審核驗收,使得全省綠化面積以年均150萬畝的速度穩步增添。
“所有的創新行動,只要圍繞著讓種樹者得實惠、使其愿意種更多的樹來睜開,就會有實著實在的效果。”夏春勝說。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2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