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花農趙文建說,這一車南下廣州催花的牡丹,一半返購于洛陽。
菏澤牡丹今秋旺銷導致初冬制品苗缺貨,受其影響,有關專家預期,廣州春節市場上的牡丹花價格也將大幅提升,縱然參照去年每朵花10元的市場價,菏澤催花牡丹也將有50%的利潤空間。
一邊是可以預期的催花牡丹高身價,另一邊則是嚴重缺貨的牡丹制品苗。眼看著好商機卻無力去掙錢,不少花農疑惑:“價格暴跌,花農是重要受害者,而眼下價格暴漲,花農咋仍然難受益?”
一株催花至少有50%的利潤 南下菏澤花農掙錢幾率大增
又到牡丹南下催花時。23日傍晚,曹州牡丹園西大門前曠地上擺滿了成捆的牡丹株苗,一輛準備南下運輸催花牡丹的大貨車停放在這里,七八名花農正忙著裝車。這里,每年都是菏澤牡丹裝車南下催花的起點。
“這部門是大胡紅,注重脫離裝。”牡丹區牡丹做事處花農趙文建指揮裝車,今年47歲的他,既是花農又是花商,自2021年開始從事牡丹南下催花和銷售,至今已有22年的經驗。他告訴記者,這一車牡丹約9000株,包羅大胡紅、烏龍捧盛等8個品種。這批牡丹株苗運抵廣東后,經過50余天的生長和催花,即可亮相廣州的春節市場。而廣州春節市場上約95%以上的牡丹來自菏澤。
催花牡丹是否能延續今秋牡丹的高身價?中國牡丹芍藥協會常務理事趙孝知分解,廣州市場上的牡丹價格預計會大幅提升,花農掙錢的幾率也將相應增添。
他的看法得到不少當地專業人士的贊許。
趙文建以較受廣州市民的牡丹品種大胡紅為例,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這車大胡紅牡丹的收購價均勻到達了38元/株,其中從洛陽購來的苗木到達了40元/株。比去年整整翻了一番,同時受油價上漲影響,每株牡丹的運費上漲到1.5元,到廣州后,土地租金每株合計十幾元,花盆十幾元,再計算上人力及一般花銷,成本合計65元/株左右。
從事牡丹催花22年的趙文建說,“每株牡丹均勻13個枝,花開約13朵,縱然根今年南下催花的牡丹只有12萬株左右,較去年削減三分之一。“現在的情形是貨源緊缺,有錢也買不到制品牡丹。”
26日上午,10月初記者曾采訪過的花農許天松正準備外出打零工。他稱自己已有20多天未曾進過牡丹田了。“牡丹制品苗秋天全賣光了,現在地里生長的是株齡僅兩年的幼苗牡丹。”
經驗了延續三年“賠本賣牡丹”的境況后,菏澤牡丹今秋重現高身價。普通牡丹品種從去年10元/株,漲到了20元,略微寶貴的品種從一二十元,漲到了二三十元,而論枝賣的寶貴品種漲幅更大,到達了三四十元。價格創出了十年來的較高,許天松家中今年售出1.5畝牡丹,拋去成本,另有三萬元的收益。
提及這些,50歲的許天松吐露出的不是高興,而是遺憾:“要是昔時不棄種而是多栽植牡丹,今年的收益將不只這些了。”他說,四五年前,家中田地里全是牡丹田,但經驗了延續多年的賠本賣牡丹后,他和當地不少花農一樣,拋苗棄種牡丹,其家中原本六七畝的牡丹田,現在僅剩2畝地。
“商機來臨,準備不足啊”許天松說,面臨今秋牡丹好行情,不僅售空了四五年株齡的制品牡丹苗,就連株齡僅三年的牡丹苗也被他挖出賣了。
花商不得已返購洛陽牡丹補缺 南下催花數目仍較去年銳減
“2021年為二十五六萬株,去年是十七八萬株,今年仍在大幅削減,從現在把握的情形看,今年在12萬株左右。”趙孝知告訴記者,菏澤南下催花的牡丹數目在逐漸遞減,今年尤其顯著。
“今年只有12萬株左右,比去年削減三分之一。”趙孝知說,經驗了延續三年“賠本賣牡丹”的境況后,菏澤牡丹今秋出現出了旺銷事態,僅洛陽客商的需求量,就到達了100萬株以上,這不僅使得牡丹今秋重現高身價,而且使得菏澤牡丹制品苗缺貨。
因此,今冬市場出現了催花牡丹“一株難求”的事態,普通品種牡丹從去年一二十元/株,漲到了三四十元,部門五年生、十余個枝的制品苗,甚至漲到了50元,身價較去年翻了一番。
盡管身價高,菏澤用于南下和內陸催花的牡丹制品苗仍然缺貨,菏澤花商不得已返購洛陽牡丹補缺。菏澤市國花牡丹研究所副所長盧勝杰告訴記者,當地市場上,從洛陽購得的制品牡丹達五六萬株,盡管云云,仍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今冬菏澤南下催花的牡丹大幅削減。
大貨車駕駛員劉立軍也向記者證實,他所在的菏澤交通團體第一運輸公司以往受雇南下運送催花牡丹的車有十四五輛,今年還不足10輛。
牡丹“大年”,不少花農難見高收益 專家稱花農“種漲不種跌”困局待轉
一邊是可以預期的催花牡丹高身價,另一邊則是嚴重缺貨的牡丹制品苗。眼看著好商機卻掙不了錢,不少同許天松一樣的花農疑惑:“價格暴跌,花農是重要受害者,而眼下價格暴漲,花農咋仍然難受益?”
對此,趙孝知注釋說,同國內大蒜大蔥一樣,菏澤牡丹也沒有走出“貴賤循環”的怪圈,花農也未改變“種漲不種跌”的困局。
據其介紹,今年牡丹種苗年銷售量約為300萬株,盡管菏澤仍是天下較大的種苗輸出基地,但總銷量較往年有所削減。“約占國內市場80%以上,占國內出口種苗90%以上,占國際市場30%份額。”他說,這300萬牡丹苗木中,出口約150萬株,用于國內銷售的牡丹130余萬株,眼下用于南下及內陸反季節催花的牡丹只有不到20萬株,而當前新出現的國內市場“供小于求”的格局,牡丹價格也就較去年有了大幅增進。
趙孝知說,盡管牡丹今天有了高身價,但由于花農種植牡丹數目的削減,其收益也就無法實現較大的增添。
他說,牡丹苗木種植一般為四五年,四年前,作為高級農藝師的他就曾指導當地花農增添種植數目,但不少花農不為所動,拋苗棄種,而現在,隨著牡丹價格的暴漲,花農今年又開始大批量嫁接栽種牡丹,這很有可能造成下一次供求失衡。
“花農‘種漲不種跌’的思想若不變化,困局仍難明。”趙孝知說。
記者調查: 三十年市場化“貴賤循環”依舊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中后期,人們對花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廣州的春節花市上,牡丹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事態,且售價很高。
受市場影響和當地政府指導,以菏澤市趙樓村為中心的周圍幾十個鄉村的農民,在自家責任田里大量種植牡丹,使菏澤牡丹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適合催花的植株數目迅速增添。下廣催花自然成為花農們發家致富的首選之路。
2021年至2021年,到廣州催花的個別花農人數逐年增多,催花技術逐漸被花農把握、生長和提高。2021年至2021年,特別是2021年以后,每年下廣催花的植株數目都在30萬株以上,花農人數達1000余人。
“上世紀九十年月中國后期的廣州春節花市,一枝牡丹售價高達五六十元,仍然供不應求。”趙孝知說。
2021年前后,牡丹種苗的效益到達較高。“當時,烏龍捧盛等普通品種價格為30余元一株,100元3株,一些比較好的品種,如大胡紅、紫二喬等都賣到50多元一株。”
自2021年起,牡丹苗木市場價格大跌。原本30元的烏龍捧盛牡丹,價格降至五六元,而其成本到達六七元錢。
“搞品種牡丹的是微利,搞普通苗木牡丹的是保本,而外行則出現賠本,這種情形在2021年曾略有改觀,牡丹出現低幅度上漲外,隨后幾年價格再度走低,導致近三年來出現了花農賠本賣牡丹的事態。”趙孝知介紹。
趙孝知說,短期來看,牡丹現在的高身價還會保持二三年時間,市場上牡丹株苗緊缺也將保持二三年,但花農明年不應盲目擴大種植面積,應理性看待價格上漲。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2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