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濃蔭蔽日,氣概渾樸”的林蔭大道不僅是南京的城市手刺,而且是南京的城市影象。一條條林蔭大道,宛如“綠色隧道”貫串城市重要干道,既是南京這個城市給外地游客的第一印象,也是南京這個城市值得自滿的城市景觀。南京市領導多次明確提出“要像保護古樹名木一樣保護南京的林蔭路以及法桐行道樹”。為了切實加強對南京市法桐行道樹的保護和管理,讓這些有生命的綠色“文物”得以傳承,進一步彰顯南京人文綠都的特色,從最近起,南京市園林局決議正式啟動實施懸鈴木(法桐)行道樹保護工程。整個保護工程包羅:法桐行道樹整形修剪,險樹危樹調查和更新,法桐行道樹病蟲害防治和空腐樹洞修補,以及行道樹數字信息化系統建設等。
3170株法桐已得修剪整形
南京市園林局城市綠化管理四處長李銘介紹,從元月5日開始,園林局組織玄武、鼓樓、下關、白下、秦淮、建鄴等六區正式實施法桐行道樹修剪整形工作,范圍包羅北京西路、長江路、瑞金路、中華路、中山北路、熱河路、建康路、升州路、漢中門大街、熱河南路等10條重要城市道路,涉及到這些道路上的法桐行道樹共3107株,在重點修剪枯死枝、病蟲枝,并在不影響樹木整體冠形的基礎上,對高度6米以下的下垂枝、徒長枝、交織枝、過密枝舉行全面清算修剪,通過改善樹冠內部透風透光條件,削減枝條與空中線路交織矛盾,促進樹木良好生長,提升法桐行道樹觀賞效果,減輕樹木病蟲危害。對道路殘留的樹樁我們還將采購相應的專業機械舉行切除更新,重新栽植大規格的行道樹。
李銘表示,園林局針對法桐的病蟲害,積極開展生物、藥物防治等多種方式防治。4月中旬已開展方翅網蝽和白粉病的防治,對法桐行道樹噴灑藥物,滅殺過冬幼蟲,5月份還將開展天牛和白蟻的防治,通過投放腫腿蜂、花絨堅甲、捕螨等天敵,噴灑低毒長效藥物有用防治天牛等蛀干害蟲。
將利用地質雷達對老樹舉行“體檢”
李銘告訴記者,南京市部門城市道路上法桐樹齡均較大,由于城市所處環境的特殊性,地下管線多,市政建設頻仍,相當一部門法桐行道樹的生長狀態不盡理想。今年園林部門與有關部門積極開展互助研究,利用地質雷達、聲納檢測等技術方式和手段,對樹干和樹根的隱藏部門舉行探查,進一步了解了樹木的健康現狀,有利于采取有用的養護措施。
南京測繪勘探研究院管網信息工程事業部部長華安中透露,南京是率先在天下采取地質雷達對樹木健康指標舉行檢測的城市。以往地質雷達重要用于測地下管線等地質方面的指標,而用于檢測梧桐樹干照樣首次。原來給大樹體檢都是采取鉆孔等有損手段,而地質雷達檢測比較快,半個小時就是一棵。“雷達檢測的原理是發射電磁波到樹干內部,通過電磁波反射回來的波形來檢測樹干的健康程度。波形比較亂的,說明樹干有損。”他說。
“地質雷達一般多為600——900兆赫,對于樹木,要使用2000兆赫的高頻檢測。這套儀器由電池、主機、電腦、高頻天線組成,測出樹干內部的樸陋效果很好。一套齊全的裝備需要160多萬。”南京測繪勘探研究院教授、高級工程師陳鎖忠介紹了這套裝備。
園林局統計,全南京市約有10萬余棵梧桐樹守候普查。“第一批參加雷達檢測的樹木到達650棵,排查對象是老樹。將老樹普查完了,成立一個管理系統,測出來的有病害的樹分品級,哪一個比較嚴重、哪一個比較稍微。哪一個是沒有病害的,然后就是在每年汛期的時候,讓管理部門來查找這批病蟲害樹木,馬上就可以排查出高危樹木與在南京市的空間分布。”陳鎖忠以為,出現樸陋的老樹在大風雨季節有傾倒的危險,如果能夠順利排查,有利于市民出行的平安。
南京已對18條林蔭路舉行命名
李銘透露,根據國家住建部《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分級審核標準》,林蔭路指道路人行道及非靈活車道的綠化覆蓋率達90%以上。
比較住建部相關標準,同時結合南京生態園林城市成立工作,年頭我們即啟動了林蔭路成立工作,要求除到達相應的綠化覆蓋標準,還要求道路兩旁樹木樹種、規格基本平等,樹冠大、樹蔭濃,樹干直,樹木健康,無缺株、死株,無枯枝、斷枝和生長不良枝,同時與兩側綠地景觀相協調。
評定歷程為先由各區比較標準申報達標道路,再經專家現場評定和遙感數據比對,較后由市園林局統一命名。首批命名了中山北路等18條林蔭路,后期還將對命名的林蔭路掛牌,標識牌上將注明林蔭路的名稱、起止點、重要樹樹種規格、管理單位等信息,歡迎市民和社會各界參加林蔭路標識牌的樣式設計。設計的標識要能體現城市氣概,與周圍環境相協調,又要精練大方。文件可直接寄至市園林局(同仁西街7號),也可以發至城市綠化處郵箱。
林蔭道對于城市環境的改善重要有以下幾方面作用:一是景觀價值,濃蔭蔽日、氣概渾樸、整齊統一的林蔭道一定會成為一個城市的怪異景觀,一定會使得我們的城市加倍優美;二是文化價值,對于南京這座城市來說,中山北路、中山路以及中山東路等林蔭道,都與特定的歷史、特定的文化聯系在一起,具有怪異的文化內在,彰顯著怪異的文化魅力;三是生態價值,林蔭道成立對于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優化城市生態系統,對于降低交通能耗、削減尾氣污染,特別是在盛夏天節可以有用緩解城市的熱島效應(林蔭道與一般道路相比,可直接降溫1-2度,較高的可降溫3.6度)等,都有著無法更換的重要作用,也非常相符建設低碳城市的生長要求;四是民生價值,林蔭道可以為步行者及非靈活車使用者提供健康、平安、恬靜的出行空間,在炎熱可以防止烈日直射人體,保證人體恬靜度,還可以對降塵、降噪,讓城市環境加倍宜人恬靜,能夠很好地體現“以人為本”的城市建設理念,以是也是一項民生工程。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news/1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