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香樟樹是我國珍貴樹種之一,是國家重點的二級保護植物。香樟樹四季常青,姿態雄偉,冠如華蓋,是城市及鄉村綠化的重要樹種,普遍應用于庭蔭樹、行道樹及風景林地栽植。香樟樹木料質地致密,有香氣,耐腐防蟲,為造船、制作高級家具和美術品的上等用材,也可提煉樟腦、樟油,經濟價值高,樟腦、樟油普遍應用在工藝、化工、醫藥和國防工業上,樟腦又是出口物資。由于香樟樹的普遍栽植,給病蟲的發生帶來相當有利的環境條件。
1 生物學特征及園林用途
香樟是常綠喬木,樹冠廣卵形。樹皮幼時綠色,滑膩,老時樹皮變為黃褐色或灰褐色,縱裂。枝葉有樟腦味,葉互生,卵狀橢圓形,葉薄革質,離基三出羽狀脈。圓錐花絮腋生于新枝;花小,淡黃綠色。漿果,球形,成熟時紫玄色,果托盤狀。花期4~5月,果實10~11月成熟。該樹種枝葉茂密,冠大蔭濃,樹姿雄偉,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普遍作為庭蔭樹、行道樹、防護林及風景林。配植地畔、水邊、山坡等。在草地中叢植、群植、孤植或作為背景樹。其根、莖、葉都可提煉樟腦油。香樟樹含桉葉素、黃樟素、芳樟醇、松油醇等重要因素,在質料工業、工藝、化工、醫藥和國防工業上等應用普遍。
2 生態習性
香樟樹是較喜光樹種,稍耐陰;喜溫暖濕潤天氣,耐寒性不強,在-15℃低溫下幼枝受凍害。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樟樹生長速度中等,壽命長。有一定抗浪潮風及耐煙塵和抗有毒氣體能力,并能吸收多種有毒氣體,較能適應城市環境。
3 分布
樟樹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代表樹種。分布地區在北緯10~30度之間,大要以長江為北界,南至臺灣、廣東、廣西及西南,尤以臺灣、江西、浙江、福建、湖南、湖北、云南、廣東北部等東南沿海省份為較多。在自然界多見于低山平原、丘陵及鄉村周圍。
4 繁殖與種植
重要用播種繁殖,也可用軟材扦插及分栽根蘗等法繁殖。10~l1月采種,翌年春(2月尾~3月上旬)條播。行距20~25cm,每667m2 用量10~13kg。播種以條播為宜,條距15~20cm,深溝1.5~2.0 cm,寬3~4cm,每1m播種溝內播40~50粒(如果要“嫩苗移植”,則可采取撒播)。用火燒土覆蓋,厚度1~2cm,用50%遮光網搭蔭棚遮蔭,逐日早、晚各淋水1次。小苗3~4對真葉舉行分床或移營養袋培育,按苗圃規格加強管理,1年生苗高50~80cm,可出圃栽種。生長期間實時打枝,保護頂端生長優勢,精細管理,水肥足夠,昔時苗高可達50~80cm。
5 育苗技術
5.1苗圃地選擇
應選擇土層深厚、松散肥沃濕潤、水源足夠、排水良好、微酸性的砂壤土、壤土作苗圃地,水地和堿性土不宜選用。整地、土壤消毒、施基肥等與其他闊葉樹種基真相同。在冬初舉行第1次耕耙,播種前舉行第2次耕耙,并施足基肥,基肥一般用腐熟廄肥,每667m2 施1500~2000kg或碳胺50kg,磷肥5Okg、菜餅肥25~50kg,然后筑成高床,一般床高35~50cm,床寬1.2m。
5.2采種
采種時應選20~60年生,主干顯著、通直、分枝高、樹冠發達、無病蟲害的結實母樹。可在11月中旬漿果呈紫玄色時采集果實。采回的漿果應實時處理,以防變質。處理方式:可將漿果放在缸或桶中加水浸2~3天,待果皮與種子星散時舉行搓洗。搓洗的對象可用竹籮或畚箕,待除凈果皮和果肉后,拌草木灰脫脂12~24小時,再洗凈陰干。每100kg漿果可得純種子25~30kg。種子千粒重120~130g,每1kg純種子7600~8000萬粒。發芽率80%~90%。
5.3種子處理
2月上旬~3月上旬春播,也可在冬季隨采隨播。采取條播,條距30cm,每667m2 播種量12kg。經濕藏的種子在播前應舉行催芽處理,用溫水間歇浸種催芽,切忌高溫浸種,以防燙傷種子。播后覆土厚度2cm左右,覆土后應蓋稻草,種子經催芽,播后約20~30天發芽,而且發芽整齊種子萌芽以后,應實時揭除覆蓋物。3月初香樟播前需催芽,可用50℃的溫水浸種,當溫水冷卻后再換50℃水重復浸種3~4次,可使種子提早發芽10~15天。也可用薄膜包催芽法,即把混有河沙的種子,用薄膜包好,放在太陽下曬,每天翻動2~3次,并保持濕潤,直到有少量種子開始發芽時再播種。
5.4 播種方式
香樟播種冬播、春播均可,但以春播為好。播種前需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小時,舉行消鴆殺菌,并催芽,以提高種子發芽率。采取條播,條距為20~25cm,每lm播種溝放種子30~40粒,每667m2播種12kg左右,播種后用火土灰或黃心土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宜,再蓋上稻草保溫保濕,以促進種子發芽。
5.5 移栽及管理
移栽時間在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較為適宜,移植密度每667m2 栽1500株左右。隨起隨移,移栽后離地10cm左右截桿,當芽長到10cm左右可定主桿,剪去多余枝芽,留一個比較粗壯的枝。冬季床面施廄肥2000kg。這樣3年生苗木胸徑可達3cm以上。高5cm時應舉行間苗、定苗。選粗壯的苗,按7cm左右株距定苗。定苗后施1次氮肥,生長后期,應截至施氮肥。可昔時出圃,也可培育大苗出圃。1年生苗高50cm,根徑0.7cm。產苗量每667m2 約2萬株。培育大苗的應經過移植,促使側根生長,出圃時應帶泥球,并適當剪去枝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5.6生長中的撫育管理
當種子萌芽出土時,揭去覆蓋物;幼苗發出3~5片真葉時,即可間苗定株,較幸虧苗圃地移植培育1年再出圃栽植;如果要培大苗,還可根據需要再移植培育1、2年出圃。在幼苗培育中要實時舉行中耕、除草、培土、追肥、澆灌以及防治病蟲害等工作。幼苗重要做好中耕除草、深翻擴穴、抹芽修枝工作,幼苗撫育第1年不少于3次,第2年可舉行l~2次。香樟樹多萌生枝,用材林前4年要舉行抹芽,重要抹去離地面2/3的嫩芽。修枝要適量,修枝季節宜在冬末春初。
6 病蟲害防治
6.1 病害防治
重要是白粉病的防治。此病多發生在苗圃地幼苗上,在氣溫高,濕度大,苗木過密,通氣不良的條件下較易發生。開始幼苗嫩葉后頭主脈周圍出現灰褐色黑點,以后伸張至整個葉背,并出現1層白粉。
防治方式:注重苗圃地的環境衛生,適當疏苗;當發現少數病株時應立刻拔除銷毀掉,病癥顯著時,用波美0.3~0.5的石硫合劑,每10天噴射1次,延續噴3~4次。
6.2 蟲害防治
6.2.1樟梢卷葉蛾:1年發生數代,幼蟲蛀食嫩梢,被害苗枯死。防治方式:可用40%樂果乳劑200~300倍液噴殺幼蟲,當幼蟲大量化蛹期間結合撫育舉行林地除草培土,殺死蟲蛹。
6.2.2樟天牛:重要危害主枝和側枝。防治方式:成蟲產卵期(5月上旬和6月上旬劃分為第1和第2代幼蟲期)用鉛絲刷刷產卵疤痕,刺殺卵或初孵幼蟲。還可采取人工剪除被害枝捕殺,或由滲出孔注入敵敵畏等藥劑。將其中幼蟲殺死。
6.2.3樟葉蜂:幼蟲取食樟葉昔時抽生的嫩梢,1年生苗受害嚴重時常致枯死,造林后樹木樹冠上部嫩葉常被吃光,嚴重影響香樟樹的生長。此蟲在1年中可發生代數多,為害期長。防治方式:可用90%敵百蟲或50%馬拉松乳劑的2000倍液噴殺。也可用0.5kg鬧羊花或雷公藤粉末加清水75~100kg制成藥液噴殺。
6.2.4樟巢螟:幼蟲成聚集結于新梢上取食葉芽,并吐絲把殘葉卷成球狀,包住頂芽,致使新梢枯死。此幼蟲1年發生2代,第1代幼蟲在5月尾~7月中旬為害;第2代幼蟲在8~9月為害。防治方式:用上述藥劑噴殺,此時效果較佳。詳細為幼蟲剛開始活動尚未結成網巢時,用90%敵百蟲4000~5000倍液舉行了噴殺,如幼蟲已結成網巢,可人工將其摘除銷毀。
7 結 語
香樟是屬樟科的常綠喬木,是我國較為珍貴的樹種之一。香樟材質致密,有特殊香氣,耐腐防蟲,為造船、家具、制品和美術品的上等用材。全樹可提制樟腦、樟油,普遍應用在工藝、化工、醫藥和國防工業上。香樟集用材、防護、城鎮綠化為一身,其姿態雄偉,冠大蔭濃,是城鄉綠化的良好品種。對于香樟的病蟲害的防治重要是管理到位,實時預防、治療,有針對性地用藥,防治工作一定能做好。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6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