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在這里,筆者要提示大家:
(1)設計之前,我們應考慮一下自己對將來的景觀將給人們提供一種什么樣的需要--包羅生理和生理上的,有多深的了解?
(2)在同量的資金投入下,我們完全有可能變“溫飽型”的成果為“小康型”甚至“富足型”,而并不以犧牲景觀美為價值。
(3)說到這個誤區,我想起某市的某段分車帶上看到的鐵絲網景觀,這類軍事上的修建手法被沿用到現代城市景觀來,深深刺痛了寬大市民的心。筆者很分明管理部門的良苦專心,屢禁不止地蹂躪草地,迫使他們出此下策。但我否決這類做法,被蹂躪的草地只能在分車帶上留下一道道泥痕,而鐵絲網無疑在眾多大眾的心里留下痛苦的影象。至此,城市景觀對人性的關切可以說被剝奪殆盡。
現在,大多數棲身區環境設計簡直無視人的需求,開發商是“罪魁罪魁”,景觀設計師成了“幫兇”。為了滿足30%的綠地率要求,道路、停車場的用地被壓到較低的指標,摳出來的用地擴充為綠地,要么用來滿足綠地率的指標,要么被開發商作為“高綠地率”來炫耀自己的實力以期到達其商業目的。而所謂的綠地往往被分明為苗圃而簡單地插上樹,周邊再用高綠籬圍一圍進而到達防護的目的,至于下一步的養管那更不知道是誰的工作了。檔次高一點的小區,看起來綠地是大了,植物設置和環境設計似乎是有模有樣了,但試問:到哪里去找一塊兒童嬉戲玩耍的園地?暮年人被迫與一對情侶坐在一排,是退縮回到籠子似的家中照樣硬著頭皮當一回“燈泡”的角色?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