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一般是指植物必須經驗一段時間的延續低溫才能由營養生長階段轉入生殖階段生長的現象,我們把這一現象稱為春化作用。例如來自溫帶地區的耐寒花卉,較長的冬季和適度嚴寒,能更好的滿足其春化階段對低溫的要求。低溫處理對花卉促進開花的作用,因花卉的種類而異。
春化低溫對越冬植物成花的誘導和促進作用。冬性草本植物一般于秋季萌發,經過一段營養生長后渡過寒冬,于第二年夏初開花結實。如果于春季播種,則只長莖、葉而不開花,或開花大大延遲。這是由于冬性植物需要經驗一準時間的低溫才能形成花芽。冬性作物已萌動的種子經過一準時間低溫處理,則春播時也可以正常開花結實。都有春化現象,這是它們必須等到翌年才能開花的基本緣故原因。
對大多數需經低溫才能開花的植物,1~2℃是較有用的春化溫度,但只要低溫延續時間足夠長,-1~-9℃都有用。除低溫外,春化作用還需要氧、水分和糖類(呼吸作用的底物)。干種子不能接受春化,種子春化時的含水量一般需在40%以上。離體胚在有氧、水分和糖類的情況下,才能起春化相應。
許多二年生植物的成花,既要經過春化,又需要長日照。其中某些植物,春化與光周期兩種效應可以相互影響或取代。在長日下春化有用溫度的上限可以提高;在延續光下,12~15℃也可開花。另一方面,春化時間延伸,則在短日下也能成花。即春化與長日照二者可相互取代。
春化作用在未完全通過前可因高溫(25~40℃)處理而排除,稱為脫春化。脫春化后的種子還可以再春化。有的植物在春化前熱處分解降低其隨后感受低溫的能力,這種作用稱為抗春化,或預先脫春化。
許多二年生植物必須經一定天數的低溫才能成花,否則一直處于營養狀態。而許多一年生植物成花對低溫的要求則不是絕對的。例如黑麥濕種子經幾周低溫處理,于7周后開花;而不經低溫處理也能開花,只是開花時間延至14周以后。
低溫是春化作用的主導因子,通常春化作用的溫度為0~15℃,并需要延續一準時間,不同作物春化作用所需要的不同,一般的講,植物春化作用需要的溫度越低,需求的時間也越長。例如中國北緯33°以北的冬性小麥,要求0~7℃的低溫,延續36~51天,才能通過春化,而北緯33°以南的品種,在0~12℃,經過12~26天,就可通過春化作用。冬性一年生植物對低溫是一種相對需要,一般適當降低或延伸春化作用時間,可縮短種子萌發至開花的時間。如不經驗低溫,延遲開花,而一些二年生植物對低溫的要求是絕對的,不經驗低溫就不能開花。
有時可以利用人工的低溫處理,來滿足植物分化花芽所需要的低溫,而取得過冬的效果這種處理方式叫做春化處理。經過春化處理,縱然是春天,也會像秋天播種時一樣地開花。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53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