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棕櫚薊馬,別名瓜薊馬、棕黃薊馬,屬纓翅目薊馬科,重要危害節瓜、黃瓜、西瓜、冬瓜、苦瓜、茄子、甜椒、豆類蔬菜等。棕櫚薊馬如何有效防治?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約1毫米,金黃色,前胸后緣有緣鬃6根,翅透明細長,周緣有細長毛,腹部偏長。
卵:長橢圓形,長0.2毫米,淡黃色。
若蟲:共3齡,復眼赤色,體黃白色。
產生特點
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域棕櫚薊馬年產生10~12代,世代重疊嚴重。多以成蟲在茄科、豆科、雜草或在土縫下、枯枝落葉中越冬,少數以若蟲越冬。
棕櫚薊馬成蟲具有較強的趨黃性、趨嫩性和遷飛性,爬行火速、善跳、怕光,均勻每頭雌蟲可產卵50粒,卵產于生長點及幼瓜的茸毛內。可營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初孵若蟲聚集危害,1~2齡多在植株幼嫩部位取食和勾當,老熟若蟲自落地入土發育為成蟲。棕櫚薊馬若蟲最適宜發育溫度25~30℃,泥土相對濕度20%閣下。卵歷期5~6天,若蟲期9~12天。
棕櫚薊馬重要以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心葉、嫩梢、嫩芽、花和幼果的汁液,被害植株嫩葉嫩梢變硬縮小,生長遲鈍,節間縮短;幼果受害后外貌發生黃褐色褐色花紋或銹皮,毛茸變黑,甚至畸形或造成落瓜。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域常年越冬代成蟲在5月上中旬始見,6~7月數量上升,8~9月危害高峰期,在夏秋高溫季候產生嚴重。
防治要點
①農業防治。秋冬季潔凈菜園,沒落越冬蟲源。加強肥水打點,使植株生長結實,可減輕產生危害。回收營養缽育苗、地膜包圍栽培等。
②黃板誘殺。在成蟲盛發期內,在田間配置黃板有效誘殺成蟲。
③藥劑防治。按照棕櫚薊馬繁殖速度快、易成災的特點,應留意產生早期施藥,當每株蟲口達3~5頭時,當即噴施。開始隔5天噴藥2次,以壓低蟲口數量,今后視蟲情隔7~10天噴藥2~3次。可選擇90%萬靈可溶性粉劑2500~3000倍液,或20%康福多5000倍液,或5%銳勁特懸浮劑2000~2500倍液,或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苗期慎用),或0.36%苦參堿水劑500倍液,或5%菜喜乳油1000~1500倍液等噴霧防治,以上藥劑留意瓜代利用。或在傍晚前將掩護地密閉煙熏,可用20%敵敵畏煙劑每畝0.5千克舉辦防治。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6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