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桃樹縮葉病癥狀
該病重要危害葉片也能侵染新梢和果實。重要癥狀有以下幾點:
1、病樹萌芽后嫩葉剛抽出即呈紅色卷曲狀,以后葉片皺縮變褐色,后期病葉外面生出一層灰白色粉狀物。
2、春梢葉片大量早落,削弱樹勢,不僅影響昔時產量,對第二年的產量也有不良影響,嚴重的甚至導致植株過早衰亡。該病還會危害梅、李等果樹。
3、新梢受害時釀成灰綠色或黃綠色,節間縮短、葉片簇生,嚴重時病梢扭曲、枯死。
4、花和幼果多數畸變脫落,可減產30%~80%。
二、病原與發病紀律
1、桃縮葉病為畸形外囊菌,有性階段發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可發生芽孢子。病原菌為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 屬于子囊菌亞門。病菌有性階段形成子囊及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還可在子囊內或子囊外芽殖,發生芽孢子。芽孢子卵圓形,可分為薄壁與厚壁兩種,前者能直接再芽殖,爾后者能抵制不良環境,可用以休眼。
2、桃縮葉病菌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鱗片上或潛入鱗片縫內越冬。次年春季桃樹萌芽時,越冬孢子也萌發長出芽管侵染嫩芽幼葉引起發病。初侵染發病后發生新的子囊孢子和芽孢子,通過風雨傳播到桃芽鱗片上并隱蔽在內舉行越冬,昔時一般不發生再侵染。
3、日本試驗紀錄可存活11年。此菌芽殖較適溫度為20℃,較低10℃,較高為26~30℃。侵染較適溫度為10-16℃。病菌重要以厚壁芽殖孢子在桃芽鱗片上越冬,亦可在枝干的樹皮上越冬,到翌年春季,當桃芽萌發時,芽孢子即萌發,由芽管直接穿過表皮或由氣孔侵入嫩葉。由于病菌在樹枝上可殘存1年以上,上年病重,殘留病菌多,來年發病也重。
4、桃縮葉病的發生與春季桃樹萌芽展葉期的天氣有親熱關系:低溫、多雨濕潤的天氣延續時間長,不只有利于越冬孢子的萌發,而且還延伸了桃樹萌芽展葉的時間,即延伸了侵染時期,因而發病就重,若早春溫暖干旱,發病就輕。一般早熟品種較中、遲熟品種發病重。
此病一旦發病很難治,重點在于預防。
三、防治措施
做好以下幾項工作,桃縮葉病是可以防治的,至少可以大大減輕其為害程度。
1、選擇抗病品種,如安農水蜜、雨花露、曙光甜油桃等。對于進入效果期的桃園,要做好土、肥、水管理和仔細的整型修剪工作,改善透風透光條件,促進樹勢,加強樹體的抗病性。
2、由于桃縮葉病只在早春侵染一次而沒有再次侵染,因此,在下午時機噴一次藥便可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噴藥時間應把握在桃樹花芽露紅而未睜開前噴1次1~1.5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波爾多液,就能控制初侵染的發生。
4、在桃樹生長季節的3~6月份,即展葉后至高溫干旱天氣到來之前,選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或再與70%代森嚴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井岡霉素水劑500倍液交替使用。特別在雨后較好噴藥防治。
5、少數枝葉發病集中時,可用手摘除后銷毀,然后再噴藥防治。
6、用夏天修剪下來的枝葉浸水,取出汁液噴灑,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7、若發生嚴重的桃樹縮葉病時,這時會造成葉子不能有用舉行光互助用,營養供應不能滿足果實的發育需求,因此應在放棄果實、堅持保樹的條件下采取緊要解救措施,即:對皺縮嚴重的病葉先所有舉行摘除,帶出地外舉行焚燒,然后對皺縮不嚴重的病葉和洽葉舉行噴藥防其擴展。藥品選用大生500倍液加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每隔7-10天噴一次,噴2-3次即可控制住。這種防治方式不僅有用,另有幾個利益,一是這種藥劑不會對幼果發生不良影響,因此對于發病不嚴重的,還可保葉保果;二是加入葉面肥可促進新葉片快速生長,有利于恢復樹勢。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46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