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香樟樹是一種常見的園林綠化樹種,以南方為多,近年來在北方一些城市也開始栽植,然而黃化現象成為香樟樹生長的一浩劫題,其前期顯示為新葉發黃,葉脈間失綠,香樟樹展示逐年虛弱,嚴重者樹木死亡,重要緣故原因是土壤鹽堿,透氣性差,有機質缺乏造成缺鐵性黃化。
香樟樹多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天氣,耐寒性不強,適于生長在砂壤土,較耐水濕,但當移植時要注重保持土壤濕度,水澇容易導致爛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主根發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樹形偉大如傘,能遮陰避涼。
一、香樟樹白粉病的防治方式
此病多發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氣溫高、濕度大,苗木過密和。通氣不良的條件下較易發生。嫩葉后頭主脈其周圍出現灰褐色黑點,以后伸張整個葉背,并出現一層白粉,嚴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
苗圃要經常注重環境衛生,適當疏苗;或發現少數病株時應立刻拔除或銷毀。
發生時用波美0.3~0.5度的石硫合劑,每10天噴射一次,延續三、四次。
二、香樟樹黑斑病的防治方式
樟樹種子發芽出苗后長出1~4片葉時,容易發生此病。從苗尖向根部釀成黑褐色而死亡。
播種時做好種子、土壤及覆蓋物等消毒工作。在發病時,先拔除銷毀病苗,并用0.5%的高錳酸鉀或福爾馬林噴射二、三次,即可防止伸張。
三、香樟樹黃化病的防治方式
1、癥狀:病樹葉片不同程度發黃,樹勢虛弱,嚴重者葉黃白色、質薄,葉尖與葉緣有焦枯斑,容易受凍害。葉希罕,樹冠萎縮,逐漸衰竭死亡。
2、發生紀律:屬生理性病害,重要是土壤條件不適宜,有用鐵含量偏低。另外根系和樹皮受損傷較嚴重時也可導致香樟黃化病。病樹整年均顯示黃化癥狀,無顯著發病周期,幼樹與新移植不久的香樟黃化比例較高,統一病株冬春兩季黃化較重,新葉黃化重于老葉。
3、防治方式:①以預防為主,選用優良壯苗,適地適樹,全心種植管理。②根部追施雞糞+硫酸亞鐵+尿素(5:0.5:0.125)等有機復合肥。③用0.5%硫酸亞鐵+0.05%檸檬酸水溶液或2%硫酸亞鐵+0.2%檸檬酸+3%尿素+0.02%赤霉酸水溶液+新高脂膜800倍液舉行葉面噴霧。
四、香樟潰瘍病的防治方式
1、發病癥狀:該病為全株性流行癥,病害重要發生在樹干和主枝上,不僅為害苗木,也能為害大樹。感病植株多在皮孔邊緣形身渙散狀、近圓形水泡形潰瘍斑,初期較小,厥后變大出現為典型水泡狀,泡內充滿淡褐色液體,水泡破碎,液體流出后變黑褐色,較后病斑干縮下陷,中心有一縱裂小縫。受害嚴重的植株,樹干上病斑麋集,并相互連片,病部皮層變褐腐爛,植株逐漸死亡。
2、發病時間:4月上旬至5月期間以及9月下旬為病害發生高峰。
3、防治方式:實時清除死亡植株,并用多菌靈或敵百蟲20―30倍液舉行全株涂抹,1星期內延續用藥3―4次。
五、香樟樹樟葉蜂的防治方式
1、發生紀律:一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壤中結繭越冬,4月下旬出現第一代幼蟲,6月上中旬出現第二代幼蟲,有世代重疊現象。初孵幼蟲聚集葉背取食葉片,以后渙散取食,造成葉片出現缺刻和孔洞,嚴重時可將樹葉所有吃光。
2、防治方式:①幼蟲期噴灑殺蟲素、滅幼尿等藥劑防治。 ②在冬季人工挖除越冬繭。
六、香樟樹茶蓑蛾的防治方式
1、發生紀律:一年發生2~3代,以3~4齡幼蟲在護囊內越冬,6月尾到7月初第一代幼蟲開始為害,9月第二代幼蟲發生為害。
2、防治方式:①人工摘除護囊。②用黑光燈誘殺成蟲。③幼蟲期噴灑滅幼脲、除蟲脲、煙參堿、晶體敵百蟲等藥劑防治。
七、香樟樹刺蛾的防治方式
1、發生紀律:一年發生2~3代,以老熟幼蟲在繭內越冬,繭可見于樹干和樹下土壤,以7~8月為害較重。
2、防治方式:①冬季人工除繭。冬季人工除繭。②燈光誘殺成蟲。③在幼蟲期噴灑BT、滅幼脲、除蟲脲、敵殺死等藥劑防治。
八、香樟樹樗蠶蛾的防治方式
1、發生紀律:一年發生2代,以蛹在雜灌木上結繭越冬。5月成蟲羽化產卵,5~6月和9~11月為各代幼蟲期,初齡幼蟲聚集為害,成蟲飛翔能力強,有趨光性。
2、防治方式:①人工捕殺幼蟲和摘繭燒埋。②燈光誘殺成蟲。③幼齡幼蟲期噴灑除蟲脲、敵百蟲等藥劑防治。
九、香樟樹臺灣乳白蟻的防治方式
1、發生紀律:屬土、木兩棲性,群體較大且比較集中,蟻巢建在隱藏處;工蟻通過蟻路到各處攝食,通過長翅繁殖蟻完成群體的擴散繁殖,繁殖蟻分飛對溫度、濕度、氣壓、降雨等條件要求比較嚴格。5月、6月下旬到8月為為害高峰期。
2、防治方式:①在蟻道放置“蟻克”等誘殺劑。②阻止樹木的機械損傷。③加強養護管理,實時給樹木補洞。
十、香樟樹樟蛺蝶的防治方式
1、癥狀:幼蟲取食葉片,嚴重為害者食盡葉片,僅留主脈及葉基殘葉,影響林木生長和觀賞。
2、形態特征:(成蟲)體長34-36毫米,翅展65-70毫米,體背、翅紅褐色,腹面淺褐色,胸部腹面中心白色。觸角玄色,長19毫米。后胸、腹部后頭,前、后翅后緣近基部密生紅褐色長毛。前翅外緣及前外半部帶玄色,中室外方飾有白色大斑,后翅有尾突2個,長3毫米。(卵)半球形,高1.8毫米,深黃色,散生紅褐色黑點。(幼蟲)體長55毫米左右,綠色,頭部后緣有骨質突起的淺紫褐色四齒形鋤枝刺,第3腹節背中心鑲1個圓形淡黃色斑。(蛹)長25毫米,粉綠色,懸掛葉或枝下,稍有光澤。
3、生活習性:1年3代,以老熟幼蟲在背風,向陽、枝葉茂密的樹冠中部的葉面主脈處越冬。翌年3月活動取食,4月中旬化蛹,5月上旬前后羽化成蟲;5月中旬產卵,5月下旬幼蟲孵化,各代幼蟲劃分于6月、8-9月及11月取食為害。7月下旬第1代成蟲羽化,成蟲常飛至櫟樹傷口,以傷口流汁為彌補營養。隨后交尾,產卵,卵多產于樟樹老葉上,嫩葉上很少。卵散產,一般1葉1卵,初孵化幼蟲先取食卵殼,后爬至翠綠中等老葉上取食,老熟幼蟲吐絲纏在樹枝或小葉柄上化蛹;10月上旬第2代成蟲羽化。第3代幼蟲于10月下旬出現,12月上旬前后末齡幼蟲陸續越冬。一般卵期為6天左右,第1代幼蟲期40天,第2代30多天,第3代幼蟲約160天左右,蛹15-18天,成蟲壽命15天左右。
4、防治方式:①幼蟲期噴80%敵敵畏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1000-1500倍藥液噴殺,或用50%殺螟松乳油800倍、50%辛硫磷1500倍液噴殺。②在樟樹苗較集中成片苗地,可采集蛹和卵滅之。
十一、香樟樹樟巢螟的防治方式
一般為害樟樹幼苗和20年生以下幼樹。一年發生二代。第一代幼蟲在5月尾到7月中旬為害。第二代幼蟲在8~9月為害,幼蟲成聚集結于新梢上取食葉芽,并吐絲把殘葉卷成球狀,包扎頂芽,以至新梢枯死,甚至全株死亡。
幼蟲剛開始活動尚未結成網巢時,用90%敵百蟲4000~50000倍液舉行噴射,即可殺死。
如果幼蟲已結成網巢,較好將其栽掉銷毀。
十二、香樟梢卷葉蛾的防治方式
一年發生數代,幼蟲蛀食枝梢,影響樟樹高生長,致使干形彎曲。
3月樟樹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蟲孵化時用90%敵百蟲、50%二溴磷乳劑、50%馬拉松乳劑10000倍液舉行噴射,每隔5天一次,延續二、三次,能殺死幼蟲。如果幼蟲已蛀入新梢,也可噴灑40%樂果乳劑200~300倍液。
苗圃或小面積林地,可在冬季網絡枯枝落葉銷毀,以清除越冬蛹。
十三、樟天牛的防治方式
成蟲產卵期(五月上旬至六月上旬)用鉛絲刷刷產卵疤痕,刺卵或初孵幼蟲。
用人工剪除被害枝,后由滲出孔注入敵敵畏等藥劑,將其中幼蟲殺死。
十四、香樟紅蠟蚧的防治方式
該蟲為香樟樹的次要刺吸類益蟲。若蟲初為淡白色,較扁平,后頭部隆起,組成星狀白色物質;雌成蟲呈橢圓形,具暗白色蠟殼。以雌成蟲和若蟲群棲于香樟芽梢、枝梢及新葉上,吮吸植株汁液。香樟受害后新梢截至抽發,漸至葉落枯枝,重者香樟全株死亡。
1、 團結香樟冬剪,剪除有蟲枝條。
2、清除越冬代雌蟲,夏天噴施1次10~15倍的松脂合劑或40~50倍的機油乳劑。
3、清除越冬代若蟲,春季萌芽前,噴波美3~5度石硫合劑或3%~5%柴油乳劑。
4、若蟲期防治,對出土的初孵若蟲,早春可在香樟樹根周圍土面噴撒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對香樟植株上若蟲,捉住孵化盛期(6月初~7月上旬)。可噴速撲殺1500倍液或氧化樂果1500倍液,每隔1周1次,延續3~4次。
維護天敵,各種小蜂多是該蟲的天敵。
十五、香樟白蟻的防治方式
找雨后的晴天施藥,白蟻都是在被害株的根頸周圍的土壤中筑巢活動,挖開表土5~10cm就能看到白蟻活動,挖成一個環溝,溝寬度20~30cm,撒施呋喃丹顆粒劑5~10克/株,然后表土回填,將呋喃丹埋在表土下。
將香樟樹干上的白蟻做的泥殼用對象所有損壞,讓樹干上的白蟻全都回到土壤中去。
如果土壤干燥,要先澆水,后撒藥,以利于藥劑有用因素在土壤中快速渙散。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26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