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宮廷插花,自漢代開始盛于唐代。牡丹因其氣韻華貴,花型豐滿,色彩豐富,具有極強的裝飾性,到唐代已成了宮廷插花的重要花材,被普遍應用于宮廷插花。
由于牡丹體現了盛唐之風,特別受到推許,被尊為國花。宮中舉行牡丹插花盛會,有嚴格的程序和豪華的排場。正如羅虬在我國較早的插花專著《花九錫》中說:“重頂幄、金錯刀、甘泉、玉缸、雕文臺座、繪圖、翻曲、美醑、新詩。”將牡丹宮廷插花的九個程序,名曰“九錫”,視為至高無上,不容擅動的莊重儀式,就像帝王賞給有大功或有勢力的諸侯大臣的九件器物一樣。對插花放置的場所、剪截對象、供養的水質、幾架以及掛畫都有嚴格的劃定,并作畫、詠詩、賦歌、譜曲,再飲以香醇的瓊漿方能縱情,舉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層次的藝術瀏覽。
宋代宮廷插花則又有所不同。周密在《武林往事》卷二中,詳記南宋宮中插花之盛:“……至于鐘美堂賞大花為極盛。堂內左右各列三層雕花彩欄,護以彩色牡丹畫衣,間列碾玉、水晶、金壺及大食玻璃、宮窯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黃、照殿紅之類幾千朵,別以銀箔間貼大斛,分種數千窠,排列四周。至于梁棟窗戶間,亦以湘筒貯花,鱗次簇插、何翅萬朵。”卷七又記天子與太上皇、太后游樂聚景園、飲酒觀歌舞后,“遂至錦壁堂大花。三面漫坡,牡丹約千余叢,各有牙牌金字,上張大樣碧油絹幕;又別剪好色樣一千朵,安放花架,并水晶、玻璃、天青、汝窯、金瓶;約高二尺,徑二尺三寸,獨插照殿紅十五枝。”另《西湖志余》載有淳熙六年太上圣壽時插花情況:“采數千朵,插水晶玻璃、天青、汝窯、銅瓶中。”“又獨設沉香桌、列白玉碾花商尊,高三尺,徑一尺三寸,上插照殿紅十五枝。”規模極其遠大。
宮廷插花對花材之搭配十分考究,花材搭配,常以花材品質高下以定取舍。羅虬以為與牡丹相配的花材,“須蘭、蕙、梅、蓮輩乃可披襟”;“若芙蓉、躑躅、望仙、山木、野草,直唯阿耳”,基本不適合做配材。宋代插花受當時倫理觀影響,尊儒家理學規則,將一件插花作品寓為一個社會秩序,丘《牡丹榮辱志》紀錄較為精煉完整。配材方式分直系配材方式與旁系配材方式。
直系配材法:王——姚黃,妃——魏紅,九嬪——牛黃、細葉壽安、九蕊真珠、鶴翎紅、 紅、潛溪緋、添色紅、蓮葉九蕊,世婦——鹿葉壽安、甘草黃、一捻紅、例暈檀心、丹州紅、一百五、鹿胎、鞍子紅、多葉紅、獻來紅,御妻——玉版白、多葉紫、葉底紫、左紫、添色紫、紅蓮紫萼、延州紅、駱駝紅、紫蓮萼、蘇州花、常州花、潤州花、金陸花、錢塘花、越州花、青州花、密州花、和州花。
旁系配材法:依師傅、彤史、命婦、嬖、近屬、蔬屬、戚里、外屏、宮闈、從脞等十種親友關系,擇取140種雜花異草,按品第崎嶇作外部之放置。
如,繪番蓮雙耳龍泉瓶,下身護以剔犀瓶架,其上插雙色牡丹劃分代表王與后,另配緋桃及酴,劃分象征師傅及近屬,花與器高之比例為八比五,枝條清明,組成宋署理念花之完善天下。
明代,屠本《瓶史月表》中,仿宋代丘 的看法而加以簡化,分花牛耳、花客卿、花使令,將牡丹列為三月花牛耳,花客卿為川鵑、梨、木香、紫荊,花使令為木筆、薔薇、丁香等。袁宏道的《瓶史》中也有關于牡丹配花的原則。
總之,宮廷插花的藝術氣概特點為尊貴華美、豐滿艷麗,規格盛大,雄壯堂皇。使用花材寶貴,花器優美,配件珍貴。
宮廷插花以考究排場、色彩華美、裝飾味粘稠為特色,插花作品體形豐滿碩大、枝葉興隆。在插作時有嚴格的程序,從選用花材、容器、配件、陳設的環境等都有嚴格的劃定,充分顯示出皇家權門的勢力、富有與威嚴。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24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