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咨詢熱線
15751556000
方翅網蝽為法國梧桐的一種重要蟲害,對法桐的危害較大?,F將法桐方翅網蝽的綜合防治方式介紹如下,可供參考。
一、方翅網蝽形態特征
法國梧桐方翅網蝽成蟲的重要特征是:蟲體乳白色,在兩翅基部隆起處的后方有褐色斑;體長3.2-3.7mm,頭兜發達,盔狀,頭兜的高度較中縱脊稍高;頭兜、側背板、中縱脊和前翅外面的網肋上密生小刺,側背板和前翅外緣的刺列十分顯著;前翅顯著跨越腹部末尾,靜止時前翅近長方形;若蟲體形似成蟲,但無翅。
重要判別特征:側背板及前翅外緣具成列小刺,且前翅前緣在基部強烈外弓,形生長方形翅。
二、方翅網蝽生物學特征
該蟲1個世代約莫30天左右,若蟲共5齡,1年可發生2-5代或更多世代,世代重疊嚴重;成蟲繁殖能力強,均勻每個雌蟲可產卵284個;該蟲較耐寒,較低存活溫度為-12.2℃,以成蟲在寄主樹皮下或樹皮裂痕內越冬。該蟲可借風或成蟲的飛翔做近距離傳播,也可隨苗木或帶皮原木做遠距離傳播。
三、方翅網蝽重要危害特點
(一)法桐方翅網蝽成蟲和若蟲以刺吸寄主樹木葉片汁液為害為主,受害葉片形成分布均勻的褪色斑,且葉后頭有黑斑,為害嚴重時葉片變枯黃。因此網蝽為害可抑制寄主植物的光互助用,影響法桐苗圃植株正常生長,導致樹勢虛弱。
(二)受害嚴重的樹木,葉片枯黃脫落,嚴重影響景觀效果。
(三)傳播懸鈴木潰瘍病和法國梧桐炭疽病。
(四)種群過大時可成群入侵辦公場所和住民家中,滋擾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四、方翅網蝽寄主
重要寄主:原寄主,懸鈴木。在歐洲和韓國的寄主:三球懸鈴木(法國梧桐)。
其他寄主:構樹、杜鵑花科、山核桃屬、白蠟樹。
五、方翅網蝽防治建議
由于懸鈴木方翅網蝽危險性大,且其危害具有隱藏性,現在國內對該蟲的研究尚不深入,因此防治和檢疫難度較大。
(一)封鎖疫情,加強檢疫,嚴格調運和引種管理。
對已發現懸鈴木方翅網蝽分布的地區舉行封鎖,不外調懸鈴木種苗;對進境的所有種苗、繁殖質料、木竹制品及包裝物加強檢疫,發現疫情要舉行除害處理,嚴重者應銷毀;嚴禁從疫情發生地調運此蟲寄主植物及加工品。
(二)組織人力加速除治,爭取盡快息滅疫情。
現在還沒有有用的無公害防治方式,使用化學防治是普遍采取的方式。
1.使用萬靈和吡蟲林等高效、低毒農藥舉行防治。使用高射程噴霧機整株噴施。噴藥后用高枝剪選取枝葉,檢查是否有漏噴葉片,有的話則再噴施一遍。殺蟲劑只能殺死成蟲,對若蟲(蟲卵)不起作用,因此在施藥后的5-8天內再噴施一次,云云循環5次。
2.在樹木生長和蟲口繁殖季節的5—8月,采取內吸性化學農藥涂抹樹干——藥液涂抹包扎法防治:每次每株用氧化樂果原液20毫升,稀釋為濃度1:2—5倍液后,用排刷將藥液涂刷樹干,涂刷高度以便于操作為宜,在樹干上涂刷成20—30公分寬的藥環,涂藥后用有色塑料薄膜包扎5—7天后實時解膜,每隔20—30天涂藥一次,每次涂藥的部位要錯開,阻止造成藥害,整年施藥4—5次,延續施藥兩年,可將該蟲發生危害程度壓到較低程度,或將其就地息滅。此種方式的優點是:阻止環境污染、不殺傷天敵昆蟲、兼治多種食葉和枝干害蟲。
(三)負責組織開展懸鈴木方翅網蝽疫情普查。
在全省范圍內開展造型法桐方翅網蝽疫情普查,了解其在行道樹和林地的發生范圍,發生面積和為害程度;摸清我省的寄主樹各種類、數目及分布情況。實時上報普查效果和公布警示轉達。
(四)加強通例監測工作。
負責做好一般有害生物的監測工作,發現非常情況實時向上級森防部門匯報。植物檢疫嚴格根據植物檢疫的劃定,限制從懸鈴木方翅網蝽的疫區引種調入懸鈴木屬植物。
本站所提供的新聞資訊、市場行情等內容均為作者提供、網友推薦、互聯網整理而來,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潤博園林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犯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立即刪除。轉載請注明:https://runyy.com/info/121432.html。